保卫滇缅公路的远征军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杜聿明将军

1939年冬,日军占据南宁,妄图切断我国通往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又把目标锁定在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为此,中英两国于1941年12月23日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联手抵抗日军对缅甸的侵略。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远征军成立了。”毕世铣,中国远征军研究专家、原云南腾冲国殇墓园管理所所长,多年来一直从事远征军的研究。毕世铣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当年的远征军是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其中还有不少是山东人闯关东的后裔。

“这支远征军在历史上有着很特殊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后第一次出国作战,同时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说起中国远征军,毕世铣显得非常从容。最初,远征军的目的是保卫滇缅公路,由于当时国内的工业基础差,急需大量的物资援助,滇缅公路就成了中国抗战的输血管,将物资从缅甸等地区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国内。

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对张学良心存芥蒂,所以从东北调了一批原隶属于东北军的军人前往缅甸,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辽宁人,其余则以吉林人和黑龙江人为主,还有一些南方人。毕世铣说,当时中国远征军第53军就是一支以东北军为主组建的部队。

“这支辽宁军的一个特点,就是年纪偏大,但作战经验丰富。”相关资料显示,当时53军中辽宁士兵的年龄大部分在25岁至30岁之间,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以53军军长周福成(一说周福臣)为例,他就参与过西安事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4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