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远征军200师的装备
老兵:穿着丑化形象
《团长》一剧热播后,不少人尤其是当年幸存下来的远征军老兵,对该剧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尤其是对当时远征军的穿着,老兵黄绍甫称该剧“丑化远征军形象”。对此,作为滇西抗战博物馆馆长的段生馗却持反对意见,他对记者说:“我觉得《团长》里军人的打扮并不过分,甚至可以说是尊重了历史。”
事实上,作为滇西抗战博物馆馆长的段生馗,曾是《团长》的编剧兰小龙的幕后军师。当初兰小龙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曾在滇西抗战博物馆里待了整整3个月,而段生馗在这段时间里,给兰晓龙讲了很多关于中国远征军和滇西抗战的故事。“ 虽然兰晓龙对我说,《团长》一剧的最终结局会‘保密’,但是我认为如果不出意外,该剧最终的结尾,或许与我给他讲的3 个团长的故事相吻合。”段生馗说。
与毕世铣一样,段生馗作为一名研究远征军20多年的专家,对远征军在缅北的会战曾做过详细调查,还专程为此前往缅甸进行了实际考察,并带回来一批当年远征军的遗物。
“当年中国远征军就是在野人山吃了大亏。”段生馗告诉记者,虽然当时的大败震惊了全国,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历史”,这一次的大败是“必然”的。
困扰着中国远征军的第一个问题来自于他们的枪械。资料显示,当时中国远征军统一配备的是德国武器,而事实上,这批军人“是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他们本身在地方上用的武器配备就不一样”。虽然有专门的人指导远征军使用武器,但是一旦到了实战当中,还是出现使用不熟练的问题。
此外,在进入缅甸后,整个缅甸战场的形势已经是日军占优势了,加上英军忙于撤退,使得中国远征军在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与日军对抗,损失自然惨重。“比如说以最初进入缅甸的中国远征军第5军为例,清一色的德国武器配备,是典型的全机械化部队,但是这些机械化装备在多林的缅甸并不实用。”段生馗说,虽然第5军在初进缅甸的时候打了几场胜仗,但是部队的机动能力却也大打折扣。
而真正威胁中国远征军的,则是当地的气候和生存环境。“第5军就是在缅北溃败中吃了这个大亏,导致大部分士兵死在了野人山。”段生馗对记者说,缅北多为原始森林,不熟悉丛林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水土不服,痢疾肆虐,导致了第5军“ 穿越野人山”的惨战。很多幸存下来的士兵逃回来时,穿着甚至还不如叫花子。“所以我个人认为,《团长》一剧中远征军的穿着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的。”段生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