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驻南大使回忆使馆被炸:未爆炸弹穿透大使官邸(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大使赶紧穿好衣服,从变形的门框之间挤了出去,看看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眼前的情景令大使心中一震,主楼烟火四起,巨大的预制板被掀起,原本在地下室的煤气罐挂在使馆外围的栏杆上……

“当时问究竟有几枚炸弹爆炸,我们也说不清楚”,大使是在事后勘察才知道是五枚,而且竟然有一枚就穿透了他的官邸,好在没有爆炸,“要不然,恐怕今天就不能坐在这里接受你采访了”,潘大使笑道。

两条“自救通道”

“你是大家的精神支柱,你一定要镇定!”这是事故发生后,外交部领导在电话中对潘大使讲的话。

在意识到事故的严重性后,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成了潘大使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避免困在主楼楼上的同事由于慌张从上往下跳,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潘大使站在院子里高喊:“同志们,不要惊慌,要镇定!”

站在楼前指挥的潘大使至今记得,当时站在楼的旁边,如同守着炉子接受炙烤,呛人的烟雾让他几天后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

使馆同事在浩劫面前表现出来的镇定令潘大使至今难忘:大伙自觉地建立起两条“自救通道”。一条是把塑钢窗上的塑料窗帘接起来,下到二楼,再通过竖起的梯子落到地面,大使记得,伤势比较重的使馆一秘曹荣飞(邵云环烈士的丈夫)和使馆办公室主任刘锦荣就是通过这个“通道”脱离了险境。

“重伤的先下、轻伤后下、没受伤的最后,秩序井然”;另一条是在使馆主楼的东北角,几个同事用床单结成绳子下来。闻讯赶来的南斯拉夫救援人员用云梯帮助困在五楼的同事安全落地,并陆续找到了几位遇难同志的遗体。

在讲述使馆自救过程时,潘大使透露了一个细节:最先通过第一条“自救通道”落地的不是被困在使馆里的人,而是最重要的国家资财。潘大使至今为之感动:“我国的外交官在生死关头,总是把国家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共6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