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港澳,等候两党捎来信息的曹聚仁,最后还是没有等到国共愿意合作的讯号。随后,在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出现重要端倪之际,国共合作的倡议,也就不了了之。1972年7月,曹聚仁病逝澳门。
曹聚仁的密使真相,仍待更多史料问世,才能探究那段神秘互动的年代。
曹家子女在《蒋经国论》重新出版之际写道,蒋经国做事从来不留片纸只字,那么蒋曹最后交往过程,究竟还有那些事情,可能将成为“永远的秘密”。
日月潭“涵碧楼大饭店”,过去曾是蒋介石总统的重要行馆,在“921大地震”后重新改建的新饭店,同时兴建一座“涵碧楼纪念馆”,展示相关历史照片、文案。最受争议的就是《风云聚会涵碧楼:两岸关系滥觞地》。
涵碧楼纪念馆有关“两岸关系滥觞地”文史数据所展示的文字,因明确指陈蒋氏父子于1965年在涵碧楼会见曹聚仁,对晤谈内容也有具体描述,以致近年引起两岸相关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未经官方证实的内容有:
1965年7月。蒋介石亲点香港作家曹聚仁前往北京,周恩来在颐和园与曹见面,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只要政权统一,其它问题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构想。
1965年7月20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涵碧楼,听取曹密访北京报告,形成一个与中共关系和平统一中国的谈判条款草案,当时称为“六项条件”。其中第一条即为:蒋介石仍为中国国民党总裁,可携旧部回大陆,也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北京当时建议以江西庐山做为蒋介石的“汤沐邑”,意即台湾最高长官在大陆的起居与办公之地。
1965年10月3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曹聚仁,毛对蒋的态度,已从蔑视转向容忍,并承认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作用,并有“准备和自己的政敌握手”的想法。
60年后新版问世
“经国是哈姆雷特型的人物。他是热情的,却又是冷酷的;他是刚毅有决断的,却又是犹豫不决的;他是开朗的黎明气息,却又是忧郁的黄昏情调。他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徒!”被视为“国共密使”的曹聚仁,1948年在上海出版了《蒋经国论》。
曾经让蒋经国感叹:“知我者,曹公也!”的曹聚仁,早年还曾直率描述蒋氏父子:“他们都有点刚愎自用,都有点耐不住刺激,都有点好大喜功,他们都会用权谋诡计,使人疑惧生畏。他们都只能用奴才,不会用人才。”
被视为第一代“国共密使”的曹聚仁,1948年在上海出版的《蒋经国论》,号称是“中国第一部论述蒋经国”的着作,60年后,简体字版的曹聚仁旧着,在其子女支持下,人民出版社下周将在大陆重新出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