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桑植,这是怎样的一片热土。它不仅浸透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也饱含着老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那份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桑植县民政局副局长张明月告诉我们:“这么多年了,拥军热、当兵热、军校热在桑植一直持续升温。虽然桑植目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对于支援支持国防建设,搞好拥军优属工作一直舍得投入。去年,在财政支出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县里还是拿出100多万元,修建了一所条件一流的光荣院。大年三十,代理县委书记邹宇明也是在光荣院陪军烈属们过的年。”
这是令人为之动容的一幕:去年9月7日,董必武、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19名后代,来参观贺龙纪念馆,3000多名乡亲闻讯后,扶老携幼纷纷赶来。他们有的挎着装满了糯米粑粑、蒿子粑粑的竹篮,有的拎着葫芦装的包谷烧,一同唱起了《十送红军》。洪家关白族乡乡长钟庆动情地说:“当时,乡亲们和这些革命后代相拥而泣,74年前红军出征的那场景就像又回来了。这是桑植人民的真情流露啊。”
扶贫攻坚,一场新的长征
彼此交流传递的,除了绵长的感情,还有对今日的思考。在桑植走访后,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坦言:作为革命老区,桑植虽然经济和社会有了较大发展,但基础条件仍然薄弱,贫困人口还占有一定比例,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心和支持,不断加大帮扶力度,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桑植县委副书记黄卫红介绍说:“扶贫攻坚,是桑植面临的一场新的长征。改革开放以来,桑植人民发扬革命传统,经过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4.79亿元,是1985年的17倍。”但是谈及面对的挑战,黄卫红亦坦言:“桑植地处武陵山脉北麓,地形复杂,气候特殊,导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灾害性天气频发。目前桑植是湖南省122个区县中唯一无铁路、无国道、无高速的县,交通状况亟待改善。”
面对“扶贫攻坚”这场必须取胜的战斗,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资,帮助桑植人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的步伐。“在桑植扶贫队伍中,湖南省军区是一支广受桑植人民好评的队伍。”黄卫红说:“对于桑植扶贫,省军区立下了’桑植不脱贫,省军区就决不撤兵‘的铮铮誓言。1993年,张家界军分区刚刚成立时,就在桑植设立了扶贫点。”
湖南省军区政委杨忠民告诉我们,老区的贫穷牵动着军人的心。1988年,湖南省军区党委决定,每年抽调一名机关干部,经过组织程序挂职该县副县长,在配合县委、县政府抓好全县扶贫工作的同时,重点帮助一个乡镇或村脱贫致富。杨忠民政委动情地说:“20年来,官兵们一直发扬我军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努力把扶贫点建设成为湘鄂边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