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那个
年代很多基层部队的档案现在很多人根本看不懂,因为记录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甚至有的字不会写还使用当时的军事符号代替,”涂喜清说,“有时一天也看不完一份档案,有时看了好几天档案也查不出任何线索。”
本报记者在解放军档案馆的中美军事档案合作办公室看到,成箱的历史档案就堆在专家们工作的办公桌旁,桌子上是一个个打开的档案盒,泛黄的各种稿纸上记录着各种字迹,有手抄件、油印件也有打印件。“有时候,一个线索会带出许多别的线索,也许是真的有效信息,也可能是一条死胡同。”涂喜清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收藏有朝鲜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陆军野战军的150多万件全宗档案。经过初步普查,发现其中100多件涉及美军失踪人员下落。
漫漫勘察核实路
目前最有希望留下残骸的事件是59年前在广东坠毁的一架美军轰炸机
目前,解放军档案管完成了现有档案十分之一的检索工作,向美方提供了包括4份军事档案在内的首批成果。在这4份涉美失踪人员档案中,现在最有希望留下残骸的事件是59年前在广东坠毁的一架美军轰炸机。
1950年11月,一架美军B-29轰炸机入侵中国南部并在广东潮安上空由西向东飞行。在经过广东饶平县上空时突然机身起火,飞机抛下照明弹试图迫降。结果因机身庞大、山峦起伏,飞机坠毁在山峰上并发生爆炸。根据军事档案记载,飞机坠毁后机上15人全部死亡。其中有四具遗体较为完整,被当地村民掩埋,判明是美国人。
解放军档案馆根据馆藏档案信息于2008年6月派出工作组,赶赴广东省潮州市饶平、潮安两县,调查核实B-29坠落及死亡人员遗骸下落。在当地驻军和政府的协助下,调查人员走访了19位知情人和现场目击者,经过勘察飞机残骸散落和死亡人员掩埋地点,基本核实了馆藏档案显示的线索。
在饶平县浮滨镇上社村,调查人员访问了事件目击者许悦树老人。许悦树回忆说:“1950年11月初,有一架飞机坠落在对面的山顶上。当时有很多人上去看,我也跟着上去了。机上有十五、六个人,全烧死了。遗体被潮安县的人埋了。”
在许悦树老人说的潮安县凤凰镇,调查人员辗转找到两位当年坠机事件的见证者——许贞良和林正平两位老人,还走访了多位事件的知情者。林正平还带领调查人员到实地去勘察遗体的掩埋地点。根据林正平的指认,解放军档案馆协调当地驻军和多个政府部门实施了初步的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