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之后,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李四光获准赴英国官费留学。他与同时被批准的湖北军政府秘书王世杰等人同行,开始了自己第二次留学生涯。
李四光在伯明翰大学预科学习期间,结识了同住一间公寓的丁燮林,在课业上互相帮助。1914年秋天,他结束了预科学习。与之同时,他的爱好也悄然发生了转变。当时的英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采矿业很发达,这使李四光认识到:工矿是实业的基础,国家要想富强,必须有充足的煤、铁等资源。因此,他进入了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习。1915年,他感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依靠地质科学,又从采矿系转到了理科地质系,从基础学起,兼修物理学。1918年,他用流利的英文完成了毕业论文《中国之地质》,被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1919年,李四光游历法、德等国考察地质,登上阿尔卑斯山脉海拔 4807米(新测为4810.90米)的勃朗峰研究冰川地质。1920年春末,应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李四光和丁燮林、王世杰一道返回北京,到北大任教。三人在东吉祥胡同共同租用宿舍。
可惜的是,昔日李四光租住的宿舍,现在已经难觅遗踪。
-位于沙滩后街的北大理学院:李四光事业的新起点
景山公园东门外,游人如织。我沿着景山东街,向北走了一小会儿,向东一拐,就走上了东西向的沙滩后街。
这是条古老的街巷。清朝时名叫“马神庙街”,因街内有马神庙而得名。根据方志记载,马神庙的原址坐北朝南,为明代御马监马神旧祠。乾隆帝第四女和嘉公主(佛手公主)的府邸就在这条街上。民国年间,李四光到北大任教时,这条街称作“景山东街”(现在的景山东街原名景山东大街),1965年整顿地名时才改称沙滩后街。
沿着沙滩后街向东走,路北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培训基地。如果追溯其前身,正可以从和嘉公主府算起。当年和嘉公主夫妇二人很年轻就去世了,公主府也冷清了一个多世纪。1898年,清政府在此兴建了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在院内新建了一些教室、实验室和宿舍。1918 年,北京大学中文、历史、哲学等系迁到了新建的沙滩“红楼”,理学院仍然留在公主府的旧址。1952年,北大迁入燕园(也就是现在的校址),马神庙的旧址成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办公地点。2005年9月,人教社迁到了海淀区魏公村,而把这里作为该社的培训基地。
整整89年前,1920 年秋末,李四光到北大担任地质系教授,就在现在沙滩后街的校址,为学生主讲岩石学、矿物学、地质测量及构造地质学等课程。这时的李四光,经过十几年留学生活的磨炼,不再是昔日那个质朴青涩的农家少年,而是一位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知名学者。不过,他并没有改变勤劳的本色,马上投入到对中国各地能源的调查研究之中。1921年,他带学生到河北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等地进行煤田地质调查,还到北京西山杨家屯煤矿、三家店、昌平南口等地实习。1922年,李四光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