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1394年。大将李成桂把高丽国王逐下宝座后,向中国上奏章谢罪,请求册封,当时那个两岁的王朝有两个名字可供选择,一个是“朝鲜”,一个早期王国的名字,曾被中国汉朝打败。还有一个是李成桂父亲的就仕地“和宁”。两个名字被送到北京,明朝皇帝选择了第一个。现在,“朝鲜”这个名字因为与朝贡制度联系在一起,被抛弃了,“韩”取而代之,韩可以追溯到朝鲜半岛南部的古老王国,这个地区明显没被中国入侵过。从某种意义上说,和书写体系的改革一样,皇位的确立达到了脱离“中央王国“”的作用。称帝仪式给这个国家创造了一种转喻象征:高宗如今可以宣称和北京皇帝具有相同的地位,大韩帝国也和大清帝国拥有相同的地位。1899年,安徽按察使徐寿朋出使朝鲜,所持国书中写道:“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韩国大皇帝好……”清朝正式承认其独立。
中国的报纸《万国公报》在描述这一事件时采用了“称帝”这个术语,而不是继位。前者暗示在帝国范围内不合法的篡位,而后者表示个人获得上天的指定,合法登上王位。
朝鲜的《首都公报》的编辑们说:“我们嘲笑中国作者的这种自我抬高,以及依旧陷在宋朝儒家的迂腐理论中。”但是这些迂腐理论也正是朝鲜人在帝国的仪式中所采用的。而《首都公报》的编辑们试图将帝国头衔的选择与这些理论区别开来。他们说:“难道他们不知道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按照他们所渴望的那样建立自己的国名吗?”这段针对《万国公报》的文字完全用繁体中文写就,没有任何韩文。
沉默的国旗
国旗是最佳的民族象征符号,也是这一时期反复出现在朝鲜人视觉和语言中的形象。民族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打造国旗和民族的关联。《首都公报》号召把荣耀带给国旗。《独立日报》将国旗的图案置于头版,号召人民广泛使用它。国旗为了民族主义运动中最显着的符号。学校对孩子谆谆教诲,教育部的文件中说:“随着太阳的光芒照耀着国旗,国旗迎风飘扬,整个天空都充满了幸运的感觉。”在国旗的宣传和使用中,有意思的是有关它的起源朝鲜人都保持沉默。
今天韩国还在使用的国旗最早是由朴泳孝于1882年提出。朴泳孝为朝鲜国王哲宗的驸马,后与金玉均等人组成要求朝鲜现代化的开化党。1882年大院君发动的政变失败后,朴泳孝以全权大臣名义前往日本,在前往日本的途中他设计了太极旗作为国旗,1883年高宗批准了他的设计方案,太极旗成为国旗。
太极圈和三线卦符在朝鲜已经被使用了几个世纪了。在朝鲜半岛上的在坟墓、庙宇甚至医学课本上太极圈都频繁出现。而三线卦符则可追溯到《易经》,像《易经》这样的着作,以及太极和卦符,都应该是《独立日报》这样的报纸所强烈抨击的。这些都属于他们认为的压制了朝鲜人的创造力的中国儒家文化,但是就是这批反对四书五经的人,当谈到太极和卦符的时候,却有意忽视了这些图形符号与中国知识的联系。相反这些象征符号在白色的底色上拼接在一起,却具有了最“民族性”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