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8日,开城,停战谈判会场外联合国军方面记者和志愿军翻译官
关于朝鲜战争与停战谈判可以分几个时期来说:第一个时期是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到志愿军入朝以前,大体上是从1950年6月到10月。第二个时期是入朝以后,特别是停战谈判开始以后(也就是1951年7月到1953年7月)。周总理经常讲:我们在朝鲜打了三年,谈了两年。从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正好三年。
当美国人和南朝鲜打到三八线时,这情况对我们来说就比较严重了。我们外交上有一句话叫“不能置之不理”。这句话是周总理第一个讲的。它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对外斗争的风格。我们对外常讲:中国人是说话算数的。这也是周总理第一个讲的。美国人打到三八线,周总理通过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带一个信息给美国,警告美国:如果继续往前,往中国边境打,中国是不能置之不理的。我记得美军仁川登陆是9月中旬,因此,这句话大概是在9月底或10月间讲的。军事斗争是政治斗争的延长。我们事先向美国发出警告,打招呼,你胡来要惹祸。潘尼迦如实地把这话传到了美国去。当时美国总统是杜鲁门,美军总司令是麦克阿瑟,国务卿是艾奇逊。但美国利令智昏,觉得自己军事上很得势,对情况作了错误的估计。他们以为中国刚解放(西藏还没有解放),百废待举,中国有什么力量?有什么本事?能和美国打?所以根本不理。美军过了三八线后就长驱直入。10月初,我们就发动了抗美援朝。这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知道中国是打了招呼的,美国闯了这个乱子。周总理这个外交行动,起了很大的瓦解敌人、争取中间的作用,在全世界树立了这种认识:中国人讲话不是耍外交,说了要算的。这个重要的外交行动所起的作用、影响是很大的,很深远的。以后,在我们的对外斗争中,一直到70年代与美国重新建立关系时,我们中国说话算数这种威信、这种声望还是很大的。不妨看看美国人写的关于中国的回忆录和文章,也都承认这一点。中国新外交的这种风格,就是通过周总理树立起来的,在全世界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一方面给美国打了招呼,另一方面就争取派代表到当时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控诉美国干涉朝鲜、侵占台湾。这工作也是周总理直接具体领导的,大约在1950年11月。因为朝鲜战争6月25日一打响,27日杜鲁门就发声明,一是派兵到朝鲜,一是宣布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巡逻,实行军事上占领台湾。周总理就决定由伍修权和我以及其他同志到安理会去控诉美国。这个决定在当时影响很大,我们到联合国是11月29日。我记得那天到纽约,麦克阿瑟正在吹牛,根本不把中国人民志愿军放在眼里,在报上说圣诞节可以结束战争。但到了12月初,我们打了入朝以后第一仗,从新义州打过清川江。就我来说,有生以来从没有这样感到中国人光荣,真是抬起头来了。你没有本事,人家不会尊重你的。所以,我们讲道理控诉美国,与朝鲜战场上取得的胜利,两者一配合,就把中国的威望和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举个小例子说:英国人派头是很大的,这次就登门求教了,要求中国朋友可否考虑朝鲜停战?这是缓兵之计,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