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兵种及专业勤务符号:
海军:铁锚;空军:八一军徽和飞鹰两翼;公安军:盾牌;炮兵:交叉的推弹握把;装甲兵:坦克;工程兵:交叉的铁锹和铁镐;通信兵:电话、电波和铁塔;铁道兵:五星、飞翼、钳子、铁锤和锚;汽车兵:汽车头;骑兵:交叉的马刀、骑枪和马蹄铁;化学兵:氧气筒;探照灯部队:探照灯和电光;军医:金色衬底的红十字;兽医:银色衬底的红十字;军法:盾牌和两把交叉的宝剑;军需:红五星外围麦穗和齿轮;技术:交叉的钳子和扳子;文工团:古笙外围松枝;军乐:银色的军鼓和两把交叉的银色小号;体工队:交叉的剑戟外围松枝。
帽徽:
帽徽只有军种区别:陆军:佩戴八一五星,外围齿轮麦穗的圆形帽徽;海军:与陆军帽徽相比,在八一五星后面加压铁锚图案;空军:与陆军帽徽相比,在八一五星后面加压飞鹰两翼图案;边防军:与陆军帽徽相比,在八一五星后面加压盾牌图案;公安军佩戴四面放射光芒的国旗形帽徽。1958年以后对军衔服装作了数次修改,取消了争议最大的士兵船形帽,军官大檐帽只在特殊场合用,平时也改为解放帽
新式服装,肩章,领章,军兵种及专业勤务符号,经过两年多的着用,各方面对部分军服和肩章、领章的制式、质料,都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
当时对士兵船形帽意见最大。一是由于过去美国兵和国民党兵戴船形帽;二是船形帽的标准戴法是歪戴,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很多人尤其是士兵们对这船形帽都很反感。船形帽规定是要向右歪戴的,帽沿距右眉一指宽,距左眉二指宽。但中国人(尤其是农民)历来是不习惯歪戴帽的,歪戴露出左边半个光头就更加难看。因此在军内外反应非常强烈。
1957年5月30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军内外同志对船形帽有意见》的文章以后,一石激起千重浪。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读者,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以个人名义或几个人联名向《解放军报》写稿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情,建议改革船形帽。许多同志在来稿来信中表示,他们在《解放军报》上看到以上文章后,感到是替士兵说出了心眼里的话,十分高兴和赞同。南京部队司令部大尉朱赤去信说:“改革船形帽这并不是少数人的意见,不论在部队和机关里都没听见有人说过船形帽的优点。”他认为:士兵不愿戴船形帽,他们戴上了就显得没精神,还时常发牢骚;群众看不惯船形帽,征兵时不少青年因为怕戴船形帽不愿入伍,影响了兵役工作;士兵不愿戴,军官就批评,也影响了官兵关系。三四○二部队政治处下士唐天祥说:“为戴船形帽我在部队受过几次处分,为戴船形帽也引起母亲的生气,说我不像个样子,为此我也很难过,我应征入伍服兵役,却没想到为船形帽出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