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上的“淮海战役”
当年共产党接手的上海滩,是一个从未碰到过的烂摊子。新的人民政府刚进入上海滩时,手里没有一分钱,只是当时陈毅从华东局财经委员会借来了一笔钱,才使整个接管工作运转起来。刚开始工作的第二天,便对外宣布即日起使用人民币,谁也不曾料到,人民币进入流通还不满10天,恶性通货膨胀就开始上演。人民币币值在市场上一路狂跌,从1块钱银元兑换100元人民币,跌到1个银元兑换1800元人民币,到6月8日,银元价格已经突破2000元人民币的极限。
如果人民币在上海滩站不住脚,那就意味着共产党在上海滩也无法立足。为了挺人民币,人民银行曾在6月6日抛出10万银元,希望制止住人民币的狂跌,但这10万枚银元竟如泥牛入海,没听见一丁点响动就被吸干了,银元价格岿然不动。
6月7日,中共华东局决定采取强硬措施--以武力查封银元交易的中心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6月10日上午8时整,华东军区警卫旅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分乘10辆美式卡车直扑位于汉口路的证券大楼,迅速将其包围,另有一万多名工人学生在外封堵。此时,刚上任的上海市公安局长李士英已经带领200余名身着便服的公安人员潜入大楼,外面的包围一完成,这些公安人员同时亮明身份,喝令所有在场人员“不许动”。大楼里的投机商们顿时呆若木鸡,束手就擒。
那一天,当场逮捕了238人,抄没黄金3000余两,银元3万余枚,人民币1000多万元。第二天,《华东区金银管理办法》适时公布。此一役,用薄一波的话来说,就是“人民币从此占领了市场”。
银元风波被压制下去以后,新政府紧接着就面临粮食和棉纱的物价飞涨。6月24日,涨价风潮先是从棉纱开始,米价随后跟上,涨到最高时,已经是5月底时的13倍之多。
而共产党政府对付涨价的方法是大量调集物资,并同时抛向市场。7月中旬,国营的上海粮食公司向市场抛售的粮食总量,已经超过交易总额的36%以上。然而,政府方面这头抛,粮食商们就那边囤,抛多少就囤多少,一时间上海的粮价依然有涨无降。
但令那些粮食投机商们没料到的是,他们要对付的绝不是某个商业公司,而是一个政府,这个政府有能力迅速调集全中国的资源。1949年11月的一个月里,上海市粮食公司抛售的大米总量,相当于8、9、10三个月里抛售总量的350%以上,是8月份的10倍。粮食投机商们终于顶不住了。同时,上海市政府开始采取收紧银根的政策,征收税款、收缴公债,公家的钱只能存进国营银行,不准向私营银行和私营企业贷款。用薄一波的话来说:资本家“这是两边挨‘耳光’”,完全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