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 46
与其前身一样,Ju 52 一开始也是作为纯货机设计的,但比 Ju 46 的载荷更大。在最初的设计中,Ju 52 使用上单翼布局,准备使用一到两台发动机,稍后辛多又改为悬臂式下单翼布局,出于经济性考虑只在机鼻安装一台发动机,这种单发型就是 Ju 52/1m。
Ju 52/1m 原计划使用 1,000 马力级的发动机,但德国航空工业无法提供,只能采用当时德国马力最大的 715 马力 BMW VII 发动机。1930 年 9 月 3 日,容克公司的飞行员齐默曼(Wilhelm Zimmermann)驾驶 Ju 52/1m 原型机试飞成功。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利了,1930 年 12 月 Ju 52/1m 获得德国航空研究所的证书,同年开始首批 12 架试生产。
1931 年 2 月 Ju 52/1m 原型机在柏林郊外的特伯霍夫机场(Tempelhof)首次公开展出。1931 年 6 月,这架原型机被运到德国福拉科航空货运公司开始运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尽管马力不足,Ju 52/1m 仍能创纪录地装载 2 吨货物飞行 1,500 公里。
测试结束后,飞机还了给容克公司。1931 年 7 月,Ju 52/1m 第二架原型机加装浮舟后改成了水上飞机,7 月 17 日由齐默曼驾驶,从易北河上滑行起飞。
尽管有福拉科公司令人振奋的报告,但 Ju 52/1m 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只有一架 Ju 52/1m 被卖到加拿大。于是首批 12 架中的第 7 架 Ju 52/1m 生产结束后,容克决定停止后续 Ju 52/1m 的生产。剩余的一些 Ju 52/1m 被德国军方买走,用作高炮训练的拖靶机。
与 20 到 30 年代的其他容克飞机一样,容克公司的创始人雨果.容克(Hugo Junkers)和辛多也试图发展 Ju 52/1m 的军用型。早在 1930 年 11 月,容克公司就向德国军方展示了 Ju 52/1m 原型机,但军方对这种货机不感兴趣。雨果.容克和辛多并未气馁,试生产的 Ju 52/1m 中的一架(编号c/n 4004),飞抵容克设在瑞典林哈姆(Limhamn)的马尔默(MALMOE)航空工厂被改装成鱼雷轰炸机,编号是 SE-ADM,容克的代号是 K45c。改装好后的 K45c 飞回德国,立即进行鱼雷投弹测试。但最后德国军方也未采用这种飞机,与其他 Ju 52/1m 一样,这架 K45c 被迪恩斯特航空公司(Luftdienst GmbH)购买后用于军方的拖靶训练。在此之后,Ju 52/1 m 没有另外的军用改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