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32quater AS(北非)型,第 50 攻击机联队 12 大队 160 中队
在意属东非的第 410 和 411 独立战斗机中队的 CR.32 在 1941 年上半年对推进的英军进行了多次的战斗、攻击和侦察任务。到 4 月中,第 410 中队的飞行员声称击落了 14 架英国飞机,到 4 月底英军发动新的攻势时,整个东非的战斗机力量只剩下 5 架 CR.42 和 1 架 CR.32 可以使用。随着 5 月 19 日,阿拉吉山(Amba Alagi)守军的体面投降,意属东非大部失陷。
当 CR.32 在非洲浴血的同时,意大利的其他 CR.32 部队也在地中海和希腊-阿尔巴尼亚前线上空奋战。1940 年 6 月 1 日起,驻撒丁岛阿尔盖罗(Alghero)的第 30 大队的飞机,负责保卫卡利亚里港并为轰炸机护航,进行海上攻击,1941 年 1 月起被 CR.42 替换。1940 年 6 月 16 日,法国轰炸机轰炸了阿尔盖罗,击伤 2 架 CR.32。第 160 独立战斗机大队的两个中队驻扎在阿尔巴尼亚,从 1940 年 10 月至 1941 年初与希腊战斗机多次交战。
在意大利南方,第 2 大队的 CR.32 和 G.50 战斗机以格罗塔里埃和巴里为基地活动。她们在下伊奥尼亚海和意大利海岸巡逻。四架 CR.32 被改为夜间战斗机,安装了加长的发动机排气管和机枪消焰器及翼下探照灯,改进了一般仪表,并使用更暗的伪装涂装色,配属第 20 大队担负罗马的防空任务,之后于 1940 年 6 月 13 日转属在圭多尼亚的第 51 联队第 21 大队。9 月 11 日,该大队转归第 52 联队,被派往希腊-阿尔巴尼亚前线。
到 1941 年 5 月,剩余的老旧不堪的 CR.32 退出一线,转入战斗机训练单位,一直到 1943 年 9 月 8 日“停战”。
箭之外传
会挽雕弓射东阳――箭在中国
尽管历经战乱兵靡,1920 年代起,中国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都致力于建立有效的空中力量。30 年代初倭患日重,迫使国民政府四处寻找获得现代飞机及技术的途径,而此时正值意大利大力对外推销军机之际,虽然中国航空代表团没有采用意方推荐的 CR.30,却订购了一批 CR.32 战斗机。意大利人还在南昌帮助兴建了第二航空制造厂,并商洽由中国引进 CR.32 的生产线生产,有资料表明生产数量将可能达 150 架!然而,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美国霍克等公司动用美国政府的力量对中国进行“劝阻”,再加上技术方面不适应国情,中国遂转而大量购买性能平平的霍克战斗机(但从长远看,这不失为正确的选择,由于种种原因,意大利不可能提供象美国那样的援助)。订购的 24 架 CR.32 属于最初的生产批次,类似于原型机,机头的滑油箱外没有鳍状散热片,同时还增设了无线电设备和着陆灯,并将武器换成了两挺 7.7 毫米的维克斯机枪。只有 9 架交付中国,由菲亚特公司人员在南昌组装完成。这些飞机分驻南京和句容(ChuJung)的机场。
在抗战初期,CR.32 战斗机投入了保卫主要城市,抗击日本轰炸机的激烈战斗。1937 年 8 月 15 日,中国空军第 3 驱逐机大队第 8 驱逐机中队的 CR.32 战斗机与其他飞机一同迎战进袭南京的日本轰炸机群,追击日木更津航空队的 96 陆攻,在句容南天寺上空,队长陈有维与黄居谷共同击落一架 96 陆攻;刘炽微与岑泽鎏一同攻击一架 96,打得它凌空爆炸,坠落于溧水西。然而,这些 CR.32 战斗机却在使用中屡遇困难,显得水土不服,远离菲亚特工厂使得飞机的零备件难以获得补充,更严重的是,菲亚特 A.30 RA 发动机使用一种汽油、苯和酒精混合的燃料而不是普通的航空汽油。苯和酒精这两种添加剂当时的中国都无法自制,只能依赖进口。这也是使意大利人进一步出口的企图泡汤的重要原因。逐渐地这些 CR.32 或由于事故或战损而消耗殆尽。
箭在苏联
一架在西班牙内战中被共和国军缴获的 CR.32 于 1937 年被运到苏联。在空军科学研究院,该机与其在西班牙的主要对手――一架伊-15――进行了模拟狗斗。苏方的评估称在爬升率和机动性方面 CR.32 劣于伊-15。苏联人还发现驾驶 CR.32bis 起飞很困难,与伊-15 比起来,飞诸如“半滚倒转”这样的动作要求飞行员有更高的技术。但意大利飞机比苏联对手的火力更强,这使得 CR.32bis 的飞行员可以在伊-15 无能为力的远距离交战。但苏联飞行员认为 CR.32 的这些优势在战斗中无从发挥,因为该机速度和爬升都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