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轻巡洋舰
――球磨级轻巡洋舰
Kuma Class
球磨级共有5艘,分别是球磨号、多摩号、北上号、大井号和木曾号,其中北上和大井改为鱼雷巡洋舰,又称北上级
【 球磨号 Kuma 】
轻巡洋舰球磨级是日本海军继天龙级之后所生产的第一型五千吨级轻巡洋舰,排水量从天龙级的三千吨一口气跃升到五千一百吨,而速力也由三十三节提升到三十六节.是日本以后五千吨轻巡洋舰的标准型.
在日本建造两艘三千吨级轻巡之后,意识到美军建造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以及英国海军建造的轻巡洋舰C型及D型,所以决定建造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在当时的八八舰队计划案中原本预计建造八只三千吨级轻巡,后来改正成只建造两艘,就是天龙号以及龙田号,并将生产转向了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也就是球磨型.
由于八八舰队案中建造的主力舰有高速化的倾向,所以本级舰也十分重视速度的问题.采用了大出力的主机,来增加速度,但是在完成后发现轮机部分常常损坏,所以虽然夸称具有三十六节的速力,实际上却只有约三十五点五节的速度.此外,为了增加速度,采用了长宽比极大的船身,这使得球磨级看起来十分的狭长,据说常备状态的全长足以跟英国战舰无畏级匹敌.
球磨级的一号舰球磨号在竣工之后担任俄国领土附近的沿海警备工作.在九一八事变(满洲事件)时改担任中国北部海域的警备.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本舰参加了上海登陆作战,也担任了海上封锁的工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跟重巡洋舰足柄号,轻巡洋舰长良号同属于第十六战队,在第三舰队司令高桥伊望中将的率领下支持南方作战.参加了菲律宾攻略战,并担任荷属东印度群岛攻略的输送作战.大多活跃于菲律宾附近海域.
昭和十八年(1943)一月十一日,球磨号在西里伯斯岛旁的马加撒海峡跟美军B-26轰炸机队交战,这造成了轻微的伤害.之后本舰都担任对泗水基地的运输作战.昭和十九年(1944)一月十一日上午十一十五十七分,正在马来半岛槟榔屿西方十八海??,担任航空部队的训练目标舰的球磨号,遭受英军潜舰的雷击而在十二分钟之后沉没.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下水 大正八年七月十四日
竣工 大正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丧失:昭和19年(1944)1月11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由熊本县东南部发源,流入八代海的球磨川.全长才约一百公里,是日本数一数二的急流.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涉谷清见 (海兵45期) 昭和16.9.20
横山一郎 (海兵47期) 昭和17.11.14
杉野修一 (海兵46期) 昭和18.8.14
【 多摩号 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