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号为五千吨级轻巡洋舰球磨型的一舰,其改装前的要点请参照轻巡洋舰球磨号一文.昭和十六年(1942),本舰和姊妹舰中的大井号一同改装成为史无前例的重雷装舰.战前日本海军打算以所谓九段作战来和美军决战,以九个阶段的作战层层削弱美军的兵力.而在其中秘密开发的机密武器之一正是九三式酸素(氧气)鱼雷,该鱼雷口径达六十三公分,以高压氧气作为动力,射程远达四万米,简直是到了跟战舰舰炮相当的程度,日本海军认为九三式氧气鱼雷性能天下第一,破坏力极大,预估他的战力是英美鱼雷的两三倍以上.于是就在新造的巡洋舰,驱逐舰上普遍的装备这种鱼雷发射器,期望能用这种高性能鱼雷击沉次次来袭的美国军舰.
北上号属于轻巡洋舰球磨级的一艘,是日本海军第一批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装备的是五十三公分口径的鱼雷发射管,不能发射威力强大的九三式氧气鱼雷.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这些五千吨级轻巡洋舰已经算是旧式化了,而日本海军决定要拿其中的两艘来开刀,装上大量的六十三公分鱼雷发射管,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具备强大鱼雷打击能力的重雷装舰.
北上号跟大井号被撤去了舷侧甲板上的一切东西,并在舷侧铺设了向外张出的甲板,在其上安装了六十一公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十座共计四十门,舷侧五座共二十门,也就是说他的舷侧鱼雷打击能力是整整二十枚大型鱼雷!这样的鱼雷打击能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也可以说后来也没有一艘船能超过.日本海军中舷侧雷击能力居次的是岛风级驱逐舰,他搭载了五连装的鱼雷发射管三基,全都装设于中线上,所以一次舷侧齐射拥有十五枚鱼雷的攻击力,但是他也只能搭载十五枚鱼雷,而经过重雷装舰改装的北上号则是拥有一舷二十枚,两舷共四十枚的惊人雷击能力.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两艘重雷装舰发射鱼雷的机会可以说是一次都没有.
太平洋战争开战后,和姊妹舰大井号组成第九战队,为了准备能及时参加舰队决战,这两艘重雷装舰一直跟随着战列舰部队行动.但是海战已经进入了航空机时代,航空母舰迅速的登上了舰队中心的地位.而两艘重雷装舰的初次作战即是中途岛作战,伴随着山本大将的主力战舰群到了中太平洋晃了一圈.
在此之后,因为瓜达卡那尔岛战事急迫,日本海军又抓到这两艘老轻巡洋舰开刀,撤去了四连装鱼雷发射管八座三十二门,改造成为高速运送舰,从事东南方面作战的运送任务.昭和十九年(1944)一月,本舰在赴安达曼群岛执行运送作战中于麻六甲海峡遭受英国潜舰的雷击而损伤.回到本土修理以后又被海军改装成搭载特攻兵器载人鱼雷回天的母舰,但是,还是没有出击的机会,一直停泊于吴港中.结果在昭和二十年七月二十四日在港中遭受美军机动部队的空袭而以航行不能的姿态迎接战争的结束.在战争结束后本舰被利用来当作复员运送舰用的工作舰.最后在昭和二十一年(1946)八月十日于长崎解体.北上号一生历经三次大改装,而他的四个型态也代表着日本海军四个不同的时期.最先的轻巡洋舰时代见证了日本海军第一批五千吨级轻巡洋舰的诞生,而重雷装舰时代则是代表了日本海军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时期.至于后来的高速运输舰则是象征着在瓜岛陷入苦战的日本海军.最后的回天搭载舰型态则又让我们明白的体会到日本海军战争末期那种穷途末路的悲哀.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八年九月一日
下水 大正九年七月三日
竣工 大正十年四月十五日
基准排水 510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8cm高角炮二门
53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重雷舰改装后 昭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重雷装舰改装完了
排水量 6900吨
速力 31.7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四门
25mm机枪四挺
61cm鱼雷发射管四十门
回天搭载舰改装后 昭和二十年一月二十日回天搭载舰改装完了
排水量 7041吨
全长 159.8m
全幅 14.25m
速力 23节
兵装 12.7连装高角炮两基
25mm三连装机枪12基
25mm连装机枪27基
人间鱼雷回天八基
丧失:昭和20年(1945)七月二十四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东北地方第一大河-北上川.源流于岩手县北部,向南流经盛冈,花卷等城市,最后注入太平洋.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则满宰次 (海兵46期) 昭和16.11.28
鹤冈信道 (海兵43期) 昭和17.9.5
野村留吉 (海兵46期) 昭和18.5.17
田中穰 (海兵46期) 昭和18.11.21
加濑三郎 (海兵44期) 昭和19.6.10
清水正心 (海兵43期) 昭和19.8.29
金冈国三 (海兵48期) 昭和19.12.1
【 大井号 O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