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轻巡洋舰
――长良级轻巡洋舰
Nagara Class
长良级共有6艘,分别是长良号、五十铃、名取、由良、鬼怒和阿武隈号
【 长良号 Nagara 】
轻巡洋舰长良号是长良级轻巡的首舰.长良级可以说是轻巡球磨级的改良版.在球磨级之后,日本海军打算在建造六只五千五百吨级轻巡洋舰,这就是长良级,其中在八四舰队计划摆了三只,八八舰队计划又摆了三只.可以说是日本旧型轻巡的基本型,也是八八舰队时代巡洋舰的主力.
随着水雷战队任务的复杂化,水雷战队的侦搜能力也就成了大问题.驱逐舰太小了,无法搭载水上侦察机,所以只能搭载在巡洋舰上,但是当时水上机用弹射器尚未开发出来,所以只能由巡洋舰用吊车把水上侦察机吊到海面,然后再让侦察机滑行起飞,如此一来就必须让巡洋舰静止于海面,这在以机动为第一生命的水雷部队来讲是接近不可的.所以当时在长良型的新巡洋舰上配备了舰上侦察机滑走台.该台架设于舰桥至第一二炮塔之间,是一个极短的跑道,舰上侦察机能在此发舰,执行侦查任务,但是任务完毕后却不能飞回母舰,因为母舰没有降落的地方,而舰上侦察机又是使用轮子而非浮桶,更不能降落在水面.所以飞行员必须将侦察机飞至邻近的陆上基地,使用起来可说是麻烦透顶.所以当水侦弹射器开发成功后,各舰也都换上了弹射器.
作为球摩级的改良级,长良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换上了六十一公分的鱼雷发射管,如此一来,就能发射威力惊人的九三式酸素鱼雷,也就是后来震惊英美的"长矛"鱼雷,这使得长良级更具备了舰队决战巡洋舰主力的地位.
轻巡洋舰长良号在中日战争爆发后就被派出去支持广东登陆作战和海南岛的登陆作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就和重巡足柄号,轻巡球磨号组成了第十六战队,担任高桥伊望中将第三舰队的主力,连续参加了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攻略.之后,在中途岛之役中,本舰担任第十舰队的旗舰,在南云中将的座舰赤城号被击沉后,就以长良号为旗舰,而长良号也因此翻上了中将旗.在中途岛惨败后,转进了所罗门战区,参加了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等.昭和十八年(1943)二月后转往土鲁克参与队基地的输送活动,并于当年七月十五日在新爱尔兰岛卡比延(Kavieng)近海触雷而受损.最后,在昭和十九年(1944)六月,担任向冲绳输送陆军部队的任务.当年八月七号,在九州天草西方十公里处,受到美军潜舰的雷击而沉没.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九年九月九日
下水 大正十年四月二十五日
竣工 大正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基准排水 5170吨
全长 162.15m
全幅 14.2m
速力 36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
兵装 14cm50倍径主炮七门
7.6cm40倍径高角炮二门
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
水侦一机
滑走台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八月七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长良川,以岐阜县西部的大日岳为源流,在农尾平原蜿蜒蛇行后注入伊势湾.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直井俊夫 (海兵47期) 昭和16.9.10
田原吉兴 (海兵43期) 昭和17.7.10
筱田胜清 (海兵44期) 昭和17.12.17
北村昌幸 (海兵45期) 昭和18.8.16
近藤新一 (海兵49期) 昭和19.4.7
中原义一郎 (海兵48期) 昭和19.5.8
【 五十铃号 Isuz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