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需要大量外国专家援助,中央不愿再在专家待遇问题上陷入无休止的纠葛之中。1950年3月19日,周恩来致电李富春、王稼祥、伍修权:关于专家协定的条款“不必再争,即照苏联政府所提条件办理,我们由此取得经验,加紧学习,谨慎工作,以便第二年精减专家”。
苏联专家待遇相当于什么水平
在档案号为109-00192-01的中国外交部首批解密文件《1950年3月中苏政府关于苏联专家在中国工作条件的协定》第四款中,我国首次对外公开了苏联专家的待遇情况:“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将根据苏联专家之程度,交付苏联政府每个专家每月1500—3000卢布,以补偿苏联机关或企业由于派遣自己的专家出国而受到之损失。”
当然,多数苏联专家都拿不到3000卢布。根据中央档案馆《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记载,按照当时计算工资的工作分值,来华专家工资分为七级:一级设计组总工程师2900分,二级设计组负责人2800分,三级设计组工程师2600分,四级主任工程师2300分。而1954年部长最高2260分,司局长最高1470分;一级工程师最高1360分,一般技术员最高560分。可见苏联专家的平均工资水平大抵与中国的部长相同,而远远高于一级工程师。据北京大学历史系沈志华教授了解,不少专家得到的报酬是其在苏联工资的5倍;公安部总顾问伊万诺夫的工资比罗瑞卿部长的工资还高。
专家实际待遇高于协定
更重要的是,苏联专家的工资基本上无须用于日常生活开支———这些费用都是由中方另行负担的。即便在1955年12月国务院通知调低苏联专家经费预算标准后,拨给专家的招待费、纪念品费、文娱费、书报购置费、住宿费、交通费、医疗费等日常费用的标准仍大大高于工资本身。
除此以外,我国政府还制定了大量细则提高苏联专家的待遇,使其享受的实际待遇大大高于中苏协定中的约定。本次外交解密档案首次表明,我国政府赋予了苏联专家相当于外交官所享受的特别待遇,这大大出乎专家们的预料。1950年9月20日,外交部以《苏联专家优遇办法》请示中央:“查关于苏籍专家之优遇问题,迄无划一办法。而各专家又有人地生疏,语言不通,致与中方军警关卡工作人员易生误会,时有所闻……应另订优遇办法,且应与一般外交官之优遇有别,庶免物议。”周恩来总理亲笔圈阅了这份文件,随后还批准了海关总署1950年8月所拟的《外籍专家顾问进出国境行李物品免税免验办法草案》。
本次解密档案还首次披露了1950年6月30日由周恩来亲自核稿的《周恩来外长就苏联专家在华待遇问题致苏联驻华大使照会》密件,主动向苏方提出:“1.粮价的计算以政府公布的价格为计算标准,而不以市场有变动的零售价格为标准。2.此次提出的待遇问题自6月份起实行,6月份未发足者,即予补发。3.军事方面领取1000斤粮食及1000斤以下待遇的下级官及士兵,其伙食方面由中国提供,不再扣除伙食费。4.苏联专家在东北工作者,待遇标准的计算以东北政府公布之高粱米价格计算,然后再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