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复杂”。
对于中国政府提出的请求,“老大哥”的态度是热情、积极的。参与商谈此事的所有苏方人员,没有任何推辞或讲条件的表示,有关谈话全部集中在解决具体技术问题上。对各种票面的数量、印制要求、交货期限等问题,双方往往很快就达成一致。
钞票面额从大变小
最初,我国政府向苏方提出的印制票面额为100元、50元、10元、5元四种,总金额40亿元;但7个月后,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电报,通知苏方改变印制方案,提出“采用不超过三元和五元的票面”。对此,兹维列夫表示,过去订货票额大,总金额小,现在票面额改小,总金额反而加大到45亿,因此增加的印钞工作相当于原计划的三倍,而交货时间反而缩短,按要求时间完成很困难。
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叶季壮对此解释说:“我们也知道改是不大好,但这是不得已的,政府曾再三考虑过……现在改变的计划势在必行,仍望苏方多多帮忙。”他说,增加三元券的理由之一,是可以少印一元券;40亿改成45亿,是因为过去计划少了。
叶季壮还与苏方商量:“原做好的五元券版不动,新做三元券版;或原拾元券版改成五元券版,原五元券版改成三元券版。”兹维列夫回答:“过去做的版全已无用,都须重新做版。(可)将原拾元券的图案和尺寸改为五元券的,五元的图案和尺寸改为三元的。”他还提出,印刷时用一种纸即可,不必用两种纸。
国内为这套人民币的印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档案详细记载了国内送去的物品清单,包括国徽、行长图章和深线花纹钢版,套花画样,各民族大团结、石雕和敦煌照片,全套装饰及文字铅版、票样本、规格尺寸,等等。
增印十元券票面不要“兵”
1年半后,印制方案又有变动。1954年4月12日,张大使向苏方提出了“新印十元券20亿元,计2亿张”的口头请求,并初步商定于1956年内全部交齐。兹维列夫要求,为保证交货时间,“这个新增的十元稿样送来越早越好。”中方答应,当年第三季度送交苏方。
1954年10月,张闻天大使正式照会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除与苏方再次确认新印十元券外,还解释:“近因此项设计稿样经审查后尚须重新设计,因而该设计稿样,需延至今年12月间始可转交苏方,交货期限是否因此亦须相应顺延,亦请考虑。”这个照会还增加了五元券的印数“20亿元,计4亿张”。
对于印制计划的再次改动,当我方问是否给苏方带来了什么困难时,苏联财政部副部长兹洛比曾回答:“困难当然有,你们有,我们也有,不过是可以克服的,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