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虏伯巨炮
韩栽茂曾整整担心了七年——世界唯一完整现存在原址上的巨型钢质古炮,是否会毁在自己的任期上,一度成了这位厦门胡里山炮台管理处主任的心病。
1893年时,清政府花费近16万两白银,从德国克虏伯公司购买了两尊巨炮,这是其中之一。这个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重武器,炮身总长近14米、口径280毫米、总重50多吨,最远射程近20公里。在中国近代史的历次战争中,它们都发挥过应有的威力。尤其在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一炮击沉了日军一艘“若竹”型驱逐舰,留下赫赫战功。(编注:此战绩为传闻,一直被认为摧毁的“若竹”号二战时被美机击沉。)
这两尊克虏伯巨炮虽未毁于战火,却几乎毁于人祸。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期间,厦门钢铁厂以每斤8分钱的价钱,购买下这两尊古炮,用作炼钢材料。幸得当时的厦门市委出面制止,其中一尊古炮才得以保存。
2002年年初,德国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专家在全世界范围进行了考证:自18世纪初生产销售世界各国的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在原址的保存率近乎为零。厦门胡里山炮台的这门克虏伯古炮,是“世界仅存的19世纪最大、完整保存在炮台原址上的后膛海岸炮”。
其价值可用一个广为流传却无法证明真假的故事作为旁证:数年前,德国克虏伯集团的总裁曾向胡里山炮台提出过一个惊人的请求——用与炮身等重的黄金,将这门古炮购回德国。
如今,这尊面临大海、霸气十足的克虏伯古炮,已经在海风中屹立了整整113个年份。战火的考验和海洋性气候带来的各种侵蚀,已使它全身锈迹斑斑。尤其是负载着炮身近50多吨重量的中心主轴,已经被锈蚀得不堪重负。甚至有专家推测,如果炮身的锈蚀得不到彻底修复,古炮在数年内就将断裂、倒塌。
自从1999年走马上任以来,韩栽茂和他的团队花费了整整七年时间,对这门古炮的“每一个毛孔”,都进行了由表及里,细致入微的“解剖”和研究。研究者们首先找到了古炮“病变”的真正原因。
胡里山炮台由一位名叫汉纳根的德国人设计。从现在所掌握的资料看,一百多年前,这个德国的退役陆军少尉,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建筑学、气象学、海洋学知识。他在充分考虑了海风流向、空气对流、阳光与潮汐、紫外线照射等诸多因素之后,将主炮台修建在距海平面25米处。同时,将炮台地下水的出口埋设在地下12米深处,并引入大海。
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其后的44年中,即便有台风和雨季频繁侵袭,海洋盐雾终年不断地侵蚀,但合理的通风和排水设计,使得这门克虏伯大炮“昂然挺立,毫发未损”,除了日常的维护外,巨炮从未动过一次“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