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觉得要发生大事了”
2009年1月22日上午,郑州大风,晴冷。位于该市中原区伊河路110号院2号楼的一户老旧居民房里,郑州市经贸委退休干部、76岁的张纯洁仔细地整理他保存多年的一大袋照片和文字资料。“看看,这是郑州解放不久,我在市政府门口照的照片,一晃都过去六十年啦。”老人手里那张黑白小照片上的背景地址,是如今的郑州市管城区区委大门。张纯洁说,解放前,郑州叫郑县,整个县城下辖维新镇、大同镇和德化镇,面积大致相当于郑州市现在的一个办事处辖区,仅有2.4平方公里。
1948年10月下旬,深秋的郑州除了凉意,还平添了恐慌与不安。
“那时,郑州的局势非常动荡,在国民党统治下,物价飞涨,社会秩序混乱,老百姓生活很苦。”据张纯洁回忆,当时郑州每斤大米要24元,面粉每斤卖到20元,30元钱只能买一斤盐,工人经常罢工。“国民党军警经常从监狱里把人拉出来枪毙,听说不少是共产党,还有地下党。”张纯洁说,他家住在德化镇西一街,原本在从新乡迁来郑州的辅育中学读书。1947年,因郑州局势不稳,在海滩寺的国立十中和在黄庄的省立林中都迁到了郑州城区。1948年,时年15岁的张纯洁正在位于城南臧家门附近的省立林中读初中二年级。
按规定,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必须在校住读,过集体生活。“开始学校的生活还是比较平静的,我们就是单纯学习,基本不受时局影响,但是进入1948年9月后,气氛便越来越紧张了。”张纯洁说,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学生需要出校门,必须集体行动。“上课时,老师还要求我们要带一些钱,说学校可能要南迁。”他说,虽然大家懵懵懂懂,但听说解放军的指挥所已经在郑州南郊安营,都感觉要有大事要发生了,有的学生甚至提前和家人离开了郑州。
1948年10月21日,张纯洁和同学们像往常一样,下了夜自习便早早上床休息了,他们并不知道,就在当晚,邓小平和陈毅率领的前线指挥所迅速驻扎在郑州南十八里河镇一个铁匠铺,一场解放郑州的战役即将拉开战幕……
“我听从父亲安排留在了郑州”“10月22日凌晨,天空漆黑一团。同学们突然被一阵密集的枪炮声惊醒,学校也吹响了尖利的集合哨。”据张纯洁讲,学生们纷纷从简陋的铺位上爬起,许多人鞋子都来不及穿就奔到操场上。张纯洁说,站在嘈杂纷乱的操场上,他清晰地听到隆隆炮声是从城北传过来的。
张纯洁所说的那场城北战役,事实上是因敌军弃城逃跑而打响的。据相关档案记载,“1948年秋,驻守郑州的国民党孙元良十六兵团调往徐州,把守黄河以北新乡地区的国民党40军部分兵力被派驻郑州城内……当年10月22日凌晨6时,40军发觉解放军主力逼近郑州,唯恐被歼,不敢固守,遂弃城沿公路向西北邙山方向进发,试图在解放军防御工事没有修筑完毕之前,逃到新乡军部”。但是,孤立无援的国民党40军选择北逃,正好钻进中原野战军九纵部队在郑州城与黄河铁桥之间设下的“口袋”。在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的指挥下,近万名郑州守敌被歼于城北老鸦陈地域,部分残敌溃逃到邙山头。1948年10月22日24时,在邓(邓小平)、陈(陈毅)大军进驻郑州原国民党绥靖公署之时,毛泽东向新华社发出了《我军解放郑州》的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