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侵华日军胆颤的抗日名将(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9-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36年6月,杨靖宇为了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共同抗日,发动了第一次西征,途中西征部队的前进受到了严重阻碍,为了避免损失,7月8日,师部决定化整为零,分三路返回。同年11月,杨靖宇又发动了第二次西征,这时杨靖宇成立了马队。“当年这里有一条河,在饮马池所在的位置共拴了36匹马。”讲解员说,现在那条河已经没有了,变成了饮马池。

殉国时年仅35岁

在密林深处的两棵大树后,我们发现了杨靖宇部队所使用的磨盘,距离磨盘只有10多米的地方,就是杨靖宇部队的司令部,在司令部旁边有一处后建的木制房子,房子陈列了很多与杨靖宇有关的物品,记者看到一张杨靖宇的照片和简介。杨靖宇,本名马尚德,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27年6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到1936年,杨靖宇的部队已经达到6000人,日伪军称他为“红色毒瘤”,时时刻刻想派兵剿灭他。

在密营内的一个陈列柜内,摆放着当时抗联部队使用过的武器、子弹。1937年11月至1939年末,杨靖宇带领抗联部队在密营成功地策划、发动了著名的奇袭红石砬子战役、柳树河战役、火烧木其河老集团战役和六号桥战役。1940年初,杨靖宇离开密营赴濛江途中,在今靖宇县南部的林中被日军包围,经过数小时激战,杨靖宇被叛徒用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35岁。经日军解剖,发现杨靖宇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10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