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KC-135 进行空中加油,有趣的是机鼻的探针就是受油管,而不是空速管,采用软管-浮锚方式
法国就是希望用“幻影”IV 的高性能去威慑对方,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低空高速可算的上是当时最好的突防手段。1964
年的法国历史上有两件值的法国人自豪的大事,第一就是戴高乐政府克服国内外种种阻力与中国建交从而成为西欧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第二就是本国的核打击力量的建立。
为了嘉奖有关人员法国政府随后授予总设计师法国荣誉勋章,其他有关人员也分别被授予自由奖章。有了“幻影”IV,法国最初的核威慑才真正起了作用,法国人的核威慑理论才能得以实现。法国核威慑是想使用大规模核报复来打击和威胁敌方重要目标(后方大城市),美国人传统上把它称为“惩罚(威胁)威慑”。正如“比例威慑”概念所表示的那样,入侵者所受到的威胁等于或超过法国遭受到的危险。换句话来说,“比例威慑”的目地在于己方对敌方领土造成“超过法国”的损失,从而大大减少敌方的预期收益,让敌方投鼠忌器。
自从戴高乐政府首先提出以上理论以后,历届法国领导人都始终执行要保持自己的核威慑,确保相对于超级大国而言的符合法国这种中等国家的国力所能承担的核威慑。
尾声
1979 年以后随着法国第 5 艘“可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服役,法国完善了自己海基核打击系统,“可畏”级载有 16 枚导弹,最初装备的是射程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