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单台发动机重量由1842公斤降至1530公斤,以及飞机重新配重和载弹量的增加,数模混合自动驾驶仪和三重线传操纵系统必须重新设计。FBC-1A将装上由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即618所)研制的全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和四重线传操纵系统,该系统采用冗余度技术和16位中央微处理器,以相当于美军MIL-STD-1750A软件指令控制。
随着,线传操纵系统可靠性的提高,FBC-1A将放弃旧式的ⅡAⅢh-C9C锯齿状带翼刀翼型,改用新设计的中等后掠角带前缘襟翼式上单翼。另外为提高隐身性能和强化气动外型,西飞准备为该机引入S型进气道,以减少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和红外线信号特征,也可能局部采用翼身融合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将会明显增加。FBC-1A也将会是中国首种电脑辅助设计修正外型的半隐身战斗机,再配合新研制的吸波涂料的情况下,该机被探测概率应当会有相当程度的减少。
FBC-1A将配备中国、西欧和俄罗斯的航电系统。根据要求,座舱内两个座位都装有国产广角抬头显示器和2~3个彩色多功能显示器,也可能配备头盔瞄准具。各显示器都可用多路视频复合记录分系统(VTR)予以监视。导航系统准备用618所研制的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做更换,另外加装一套环形激光陀螺。FBC-1A的抬头显示器能与自动驾驶仪交联,即使飞机改变航向,瞄准线仍能稳定压在目标上。另外还继承了FBC-1具备连续计算释放点(CCRP)、连续计算命中点(CCIP)等功能,并加装一台一套角速度轰炸系统(ARBS),以提高自由落体武器的命中精度。新修改的侧滑角传感器能供火控系统修正侧滑角对武器瞄准的影响,同时也供导航武器精确计算风速、风向之用。为发挥FBC-1A的最大威力,机上可能加装一套与海上霸王式预警机作讯息交换用途的数据链,采用的将会是马可尼公司或国产型号。这将是中国第一种有数据链的飞机。
雷达方面目前并未确定使用哪一国产品,推测FBC-1A采用相位电子雷达联合集团(Phazron)为该机开发的多功能脉冲多普勒射控雷达的可能性很大。中国要求这种雷达具备FBC-1上243h鹰眼雷达的地貌跟踪功能,可靠性、稳定性和维修间隔还必须大幅提高。采用俄制雷达是有利于发展时间的唯一选择。软件设计很可能采用051G、052型驱逐舰上的法国TAVITAC作战系统,由大陆科研单位自行编写。
FBC-1的电子战系统性能虽然是中国国产现役作战飞机中最好的,但也只是优于F-4和MIG23/27,只能反制SA-6之类的防空导弹的攻击,显然与先进水平有20年以上的差距。根据研制指标来看,轰七A的电子战能力至少达到1990年代中期的水平,才可能在现代防空火网中生存。相信整套设备会同时采用中国和西方的组件,也可能有俄罗斯的某些技术支援,并且会装上中国第一中红外/激光干扰机和多频道战术干扰荚舱(TJS)。因为FBC-1A具有载弹量大、机内容积大的特点,除了考虑加挂浮锚式空中加油设备当做伙伴加油机外,更考虑修改为轰侦7A电子侦察机,甚至是类似EF-111电子战飞机的改良型。型号可能是轰电7A,具体发展要待FBC-1A诞生后决定。如果能配备上述三种辅助飞机,FBC-1A系列将能暂时弥补中国没有航空母舰的的不足,若国产超音速战略巡航导弹发展成功,其打击范围更可以大幅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