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 I-250 量产机装备了一个苏联海军的航空兵中队,在位于里加(Riga)的 Skulte 机场进行了广泛的测试飞行。TSIAM 的首席工程师
A.V.Komissarov 领导对 I-250 进行了最终的改进和测试,VK-107R 型活塞螺旋桨发动机和 VRDK
型压缩机在后来的测试中再未出现异常状况。这些测试的数据和经验为后来苏联涡轮喷气式战斗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1946 年,第 381 号工厂生产了 8 架标准化的
I-250,被正式定型为“米格-13”。直到 1950 年,这批米格-13 战斗机装备了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和苏联空军北方的战斗机部队,接受服役测试。然而,随着
1948 年早期,米格-9 和雅克-15 喷气式战斗机的面世,别具特色的 I-250(米格-13)螺旋桨-喷气混合动力战斗机就此停止了发展。

米格-13
米格-13(与 1-250 略有不同)主要参数
机组成员:1 人
发动机:Klimov VK-107R V-12 型活塞螺旋桨发动机x1;Khalshchevnikov VRDK 冲压式喷气发动机x1
机长:8.20 米
翼展:9.5 米
翼面积:15.0 平方米
空机重量:3,028 公斤
满载重量:3,931 公斤
翼载:262 公斤/平方米
最高速度:825 公里/小时
升限:11,900 米
最大航程:1,820 公里
武备:20 毫米 B-20 型航炮x3
主要参考资料
《Wings of Russia》, 1999;《History of designs of
airplanes in USSR (1938-1950)》 ,V.B.Shavrov著, 1988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