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师曾作品

陈师曾
陈师曾是民国初年北京画坛的领袖,山水、花卉、人物无所不精,技法也相当纯熟,是“南风北渐”的重要画家,他的艺术思想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北京乃至整个20世纪的中国绘画,特别是风俗画的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及民俗学价值,发展了传统的文人绘画。
陈师曾(1876—1923),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名衡恪,号槐堂,光绪年间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诗人陈三立(陈散原)之子,史学家陈寅恪之兄。陈师曾自幼秉承家学,喜欢绘画和篆刻,师从吴昌硕后,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挺拔刚健、进而趋向柔和湿润的风格。“五四”以前,陈师曾已经确立了画坛的大师地位。梁启超在《师曾先生追悼会上演说》中说:“陈师曾在现在美术界,可称第一人。无论山水花草人物,皆能写出他的人格。”民国早期的一流画家几乎都得到陈师曾的帮助,如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因此陈师曾是一个既继承了中国画传统,又开始其现代变革的一个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