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三次婚姻见世风(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第三次婚姻:相差廿余载的师生恋

正当蔡元培忍着丧偶的悲痛,孤寂地在欧洲大陆考察教育时,国内的政治局势开始发生变化。1921年蔡元培考察归来,一踏入上海,各界名流纷纷前来拜访,但蔡元培却无心涉入这混乱的政局,并做好再度留洋、潜心治学的打算。此时,昔日故友浙江兴业银行的总经理徐新六致电邀请他赴宴,蔡元培欣然前往。

徐新六设宴,却只有他们两个人。蔡元培觉得甚是奇怪,想这徐先生定有别事。酒过三巡之后,徐新六终于直奔主题。他笑问:“新六斗胆问先生一句:黄夫人仙逝之后,威廉(蔡元培的女儿)亦将另有生活,而夫人所留两个公子一定无人照料,不知先生清寂几年之后可有续娶之意?”

蔡元培有些惊讶,继而伤感地笑了一下说道:“已至暮年,何谈嫁娶!人生早算是灰冷过了,只盼过一段隐居的生活,远离红尘才好。”

“听说先生即将远渡重洋,不知要将两位公子带在身边,还是送回绍兴老家寄养?”

听到这里,蔡元培倒是一震。是啊,远渡重洋的事都早已在安排之中了,两个孩子的问题,自己却从未做过周详的考虑,到底是该带在身边还是送回故乡呢?

蔡元培一时皱了眉头,竟不知如何作答。

徐新六又说:“穿衣吃饭,浆洗缝补,你身边总得有个人照料吧?不然,你这满身的学问如何做起呢?”

说到穿衣吃饭,浆洗缝补,蔡元培一下子就想起了近日一直伺候在身边的自己的女学生周峻。周峻虽是自己的学生,却也是个女子,三十好几的人了,一直待字闺中,倒不知她究竟是怎样的心思?看她的眼神形态,对自己颇是有意的,但言语之间从未表露,或恐是羞于启齿吧;儿女们若能得到周峻照料,也算是一种福分;这周小姐不仅聪明贤惠,而且更是才貌双佳之人,且等一等再说吧……想到这里,蔡元培就笑着说:

“还是算了吧,我已是54岁的老人,不能再拖累别人,但我蔡某还是感谢您的这番美意!承蒙关爱呀!”

“先生……”徐新六还待再说,蔡元培忙举手拦住说:“多谢多谢!还是不劳费心吧。”

却不想这徐新六也是个倔强之人。一是他敬重蔡元培的为人,二是同情他的生活清苦,再者,提亲之事乃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亦是善举。几日之后,徐新六再约蔡元培,谈的还是老话题。蔡元培也非常感激徐先生的仁义之心,便应了他的要求,但同时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本人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二、年龄略大;三是熟谙英语而能成为研究助手者。”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