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老舍与胡絜青在北平成了亲。半个月后,夫妻去了济南,胡絜青在一家中学教书。
1937年9月底,日本人入侵山东,局势危急,学生、友人纷纷辞别逃难,老舍也想走,济南一旦失陷,他就有被逼为汉奸的危险。可是三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2岁.一个才3个月,还有老人,怎么走呢?
胡絜青理解丈夫,一肩担过来。老舍自述道:“平日,她的胆子并不大。可是,当我要走的那天,铺子关上了门,飞机整天在飞鸣,人心恐慌到极度,她却把泪落在肚中,沉静地给我打点行李。她晓得必须放我走……”
老舍这一走,注定要饱受战乱离别之苦,而在精神上做了“真正的英雄”。同时,也把巨大的苦难留给了胡絜青。
走的那天是11月15日,能听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了,老舍觉得不能再迟疑,他把积蓄都留在家里,只身带了50块钱,提了皮箱走出家门,开始了流亡。
在那些流亡的日子里,他始终担心留在敌区的家眷,想接他们出来,却没有路费。
直到老舍母亲在北平去世,胡絜青为老人办完丧事,才拖儿带女,跋涉千里,历时50余天,穿过重重封锁逃出来,于1943年11月17日,辗转到重庆。这时,两人分别已整整6年。
6年里,老舍没有一天不在牵挂,觉得对不起妻子,“可是在无可奈何之中,我感谢她,我必须拼命地去做事,好对得起她。”
胡絜青留在北平沦陷区5年,当了4年多的中学教员,尝够了国亡家破的苦楚,孩子也改姓胡,即使这样仍常受日本孩子欺负。当时的北京,成了活地狱。
其回报就是,胡絜青细心介绍了那边方方面面的生活,说了两三个月时间,促成老舍排除一切干扰,在北碚小镇开始了近百万字的《四世同堂》的创作。这个大部头是胡絜青九死一生从北京带来的,妻子从旁告知的细节让它踩住了“实景”。
1945年3月,老舍应邀去美国,岂料此去长达4年多,他决意留下,将《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做完,并着手写长篇小说《鼓书艺人》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做完了想做的事,才坐上船,于1949年12月回到阔别14年之久的北京。
不久,胡絜青母子自重庆到北京,一家人方结束聚少离多、动荡不定的生活。
正因为家人、尤其是妻子作出了巨大牺牲,老舍才能有如此斐然卓著的文学成就,其多数作品,都写成于离群索居的环境下。
默契的合作——赵清阁
老舍和知名女作家赵清阁之间的亲密情谊,在他的人生里也占据了特别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