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新闻主播克朗凯特:美国人最依赖的声音(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于是,46岁的克朗凯特迎来了事业巅峰。CBS给了他极大的信任和自由度,他不仅是《晚间新闻》的主播,也是节目的执行总编。“从新闻选题到改稿,他可以控制一切。”赫福德说。

克朗凯特可以说生逢其时。用赫福特的话说,“那真是美国电视新闻史的黄金时代。”1960年代,随着电视走入寻常百姓家,美国人获得新闻的渠道从听广播逐渐转向看电视。另一方面,由于科技不如现在发达,电视新闻制作更多要依赖个人才华,而不是高科技。

这一切造就了克朗凯特的辉煌。“如果是现在,我们有更好的设备、有无线网络,消息传播更快,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得信息,新闻制作的方式更简单,不可能有第二个克朗凯特了。”

克朗凯特最满意的报道莫过于肯尼迪遇刺。一提起这件事,他都非常得意:“皮特,当时真没想到,我们会创造历史!”

当年的最大难点在于,这是一起突发事件。“美国很久没发生这样的事了。大家几乎都毫无准备。”赫福德回忆。消息传来时,CBS新闻部一个人都没有,大家都在吃午饭。

他赶回新闻室时,克朗凯特已经到了。丹。拉瑟正在电话上“嗯……嗯……嗯……”半天,旁边的同事心急如焚。

“这是一条重大新闻,我们可能要作连续报道。”放下听筒,拉瑟说。

“要连续报道多长时间?”克朗凯特问。

“可能很久很久。”拉瑟回答。

中午1点40分,克朗凯特打断正在播放的肥皂剧,插播了第一条总统遇刺的消息:“这是从达拉斯发回的新闻。总统的车队今天在达拉斯市中心遭枪击。最新消息称,肯尼迪总统受了重伤。”

由于摄影机还没准备好,他只能边以声音播报,边等机器预热。此后20分钟,他不断更新进展。直到两点,观众才从荧屏上看到他当时的模样:穿衬衫、打领带,但没有平日的西装。

接下来几天,克朗凯特、赫福德和其他同事一直在对此事进行后续报道。

“我们创造了历史。这是电视新闻史上第一次对突发重大事件进行直播。”赫福德指出。“由于技术条件有限,我们不可能像报道汶川地震一样,第一时间就派摄制组到现场。即使将所有信息都传回来,也无法确定真伪。在种种局限下,克朗凯特的才华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名主播的烦恼

首先是记者,其次才是主播。这就是克朗凯特的自我定位。但在出任主播不久,他就意识到这有多不现实。

1964年夏天,CBS获悉纽约州长洛克菲勒要赴新罕布什尔州展开总统初选。克朗凯特亲自率队前去采访,这也是CBS史上第一次在纽约总部之外现场播报新闻。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