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夏丹
在上海,凭借亲和、不做作的主持风格,夏丹迅速得到观众的喜爱,并迅速播报上海台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成为当家一姐。
2003年,新的选择摆在她的面前,一个是继续留在上海,享受通过辛勤努力换来的果实;另外一个是前去北京,在经济频道主持新节目。
“当时我在上海干得不错,过得也很开心。”正因如此,夏丹为是否辞职矛盾了两个多月。爱才的上海台领导动之以情、许以高薪。“对到央视,我也有顾虑。在上海,我做的是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晚间节目,生活也比较规律。但做早间节目就不一样了,看的人少,而且对个人生活影响极大。”夏丹说得实在。
犹豫中,一通电话帮夏丹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我打电话给大学班主任。他说,如果你想要安逸的生活,那就留在上海;如果你想挑战自己,想看看自己有多少未知的潜力,那就去北京。”
2003年10月,骨子里喜欢接受挑战的夏丹交出了辞职报告,并毅然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
在上海台,夏丹是正式员工,收入稳定,还买了房子。而在央视,最初她只是一个连进门卡都没有的“临时人员”。
初到北京,夏丹住在一套40平方米、没有暖气的老式居民房,“而且北京很干燥,我总需要开加湿器;家里的菜是酸辣风格的,但在北京,我一吃辣就咳嗽。”夏丹对“北漂”生活的前奏记忆犹新。
更大的考验来自工作,北京的工作强度比上海高很多,而且最初夏丹很不适应搭档马斌的播报节奏,“我们在一起碰稿子的时间又少,难免有些小尴尬。”因为压力过大,最初的几个月里,夏丹的身体频出问题,她经常要到医院打吊针。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圈,我把它奉献给《第一时间》。”这是夏丹的一句名言,做早间节目的她必须接受一份“非正常时间表”:凌晨五点起床,五点半到单位,七点到九点直播,九点下班,回家吃过午饭后开始补觉,两点起来通过锻炼恢复体力,晚上八九点钟准备入睡。
夏丹爱运动,大学时是一个不错的排球副攻手,但到了央视,下午才有时间的她根本找不到球伴;晚上朋友们在外聚会,她却只能在家酝酿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