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 转身 新生
若是小辫儿当年没有从北京旅行到西藏,没有在路途中感悟到“路过”,不知道会不会有现在的“过客”。但是,即使没有小辫儿,南锣鼓巷也早在几百年前就在这里了,东八条、西八条,达官贵人常常偏爱着它,每条胡同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如今的南锣鼓巷,俨然成为旅行团的游京路线之一,常常看见导游小姐举着小旗,身后跟着兴奋的旅客,哪国的都有。这时多亏了那些讲不完的故事,才让这里没有沦陷为景点,也多亏了大部分店铺老板对初衷的坚持,才让旅游纪念品没有泛滥。幸亏,这里的平房、大杂院里还住着最普通的居民,他们是这艘船的锚,无论风紧水急,船都不会迷失、偏离。有生活的胡同才是有生命力的胡同,也许有太多遗迹被掩埋在历史中,但今天的一切也将是明天的记忆。
在南锣鼓巷中游走,不用在意走过哪里、走到哪里,当太阳与月亮交替,你会释然,千百年的时光,白驹过隙。
古物:
南锣鼓巷经过近两年的清理修缮,不仅挖出了洪承畴的门墩,在中段靠北的位置,还将清末京城五大当铺之一的万庆当铺也拆了出来,一副完好的清朝老当铺门脸,看上去高大有气势。传说这间当铺的老板是旗人,当时掌管大清皇家金库,居住在蓑衣胡同里。有意思的是,在门脸两边,还能依稀看到几十年前的红色标语,极具时代气质,与南锣鼓巷中的气氛默默契合。
今象:
活跃在南锣鼓巷里的人,都有着各自的原因。来得越早的人,对这里的热爱越深。在各类媒体大肆报道之前,这里更像一个聚集地,那些任性的酒吧、慵懒的衣饰、乱七八糟的杂货店,都为了了解它们的人而存在。如今的南锣鼓巷,让人有种想爱却不敢爱的感觉,一路猛升的地价保护不了单纯,店铺开始良莠不齐。当不能改变的时候,请微笑接纳,顺路可以去依旧“横”的文宇奶酪店排队买一碗原味奶酪,边吃边承认商业化是出名的代价。
整修后被拓宽的街道,偶尔显得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