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踏春 7条最北京街巷慢逛手记(3)

王朝女性·作者佚名  2010-07-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国子监街慢节奏的生活空间

散漫在这条街上,老北京大小胡同的味道被一一捕捉,先哲遗留的文化神韵也被体味到,最重要的是还能满足一把慢节奏生活。

从雍和宫地铁站出来,视野里是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和路旁热卖香火的店铺。 猛抬头,宝蓝底的匾额上“成贤街”三字赫然跃入眼帘。而街口却还竖块路牌,写“国子监街”。这条街该叫什么? 清代前称成贤街,清乾隆后改称国子监,直至1965年被正式定名为国子监街。不过直到今日,成贤街与国子监街还一直被混用着。

转入街巷,瞬间,刚才的喧嚣似被屏蔽,越往里走,安静闲适的氛围愈发凸显。怀着一颗敬仰之心踏入重叠千百年足迹履痕的国子监和孔庙,体味先人存留的文化神韵和遗迹。要提醒的是,有两个售票口,从孔庙进入门票每人20元,而从国子监进入则每人70元,前者不含导游,后者已含导游和祭孔大典。出来后,不妨逛逛小店,国子监街上东边有不少庸俗的工艺品店和买卖香火、起名字的店面,颇为无趣,不逛也罢。往里近西边的一段进驻了不少的咖啡馆、工作室、精品店等,倒是值得一瞧。相对来说这里较安静,不妨放慢脚步,留给自己一个慢节奏的空间。

古典与小文艺相融合之地,充满风雅情趣,享受慢节奏的生活。

古物:

这条街道最有名的标志性建筑莫过于孔庙和国子监,依“东庙西学”规制,孔庙在东,国子监在西。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建筑布局相当讲究,称得上是古典建筑文化的完美体现。乾隆皇帝曾称赞“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国子监街有四座牌坊,这也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街道以古朴、低调气质,“大隐于市”。走进这样的地方,想要不产生点“历史的沧桑感”都很难。

今象:

历经沧桑年华的国子监,如今已和寻常百姓融成一片。流连于此,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及现代文艺与传统相融合的闲适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和南锣鼓巷一样,也有些特色店铺,如叙香斋、LOST&FOUND、秀冠咖啡、甲28号工作室、喜鹊咖啡馆、云来集、盛唐轩、遇趣轩等,店铺不密集,稍不留意则错过。与已极度游客化的南锣鼓巷相比,这里更为宁静,且文化气息大于商业。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20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