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在“春晚”上背了《百家姓》,而且是现场表演某个姓排在第几位,主持人还极力配合,表现出欣赏加惊奇,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本来关于是否让孩子背诵经典,什么时候背,怎么背等问题就一直存在着争议,在“春晚”语境下的一个节目完全有可能被认为是给背诵正名,也完全有可能让迷惑的人更加迷惑。
也许这个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好,但我十分质疑这种机械记忆的用意何在?这种耗费孩子大脑资源的事情,用一个搜索引擎就能完全解决,别说猜一个姓排第几,就是为户口本上的姓氏排序都能立马完成。相信这种为了表演而进行的背诵一定耗费掉孩子很多时间,而这些时间原本是可以用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的。
记得多年前,全国上下风靡“史丰收速算法”,电视上常常有一个人站在台上,面对一帮人写出来的奇奇怪怪的数字,掐指算上一番,然后报出一个结果,通常再有人验证一番,最后很崇敬地宣布答案正确。再后来,又开始流行背圆周率小数点后多少位,从最初的几十位一直背到几百位,这个无限不循环的数据开始不断地磨炼人的记忆力和耐性,甚至有人还编出了类似于“山巅一寺一壶酒”之类的句子,用以显露自己的才华。
这背《百家姓》的事情完全与之类似,相信一定有人会跟风让孩子背,也会为一些人增加一个孩子在众人面前的表演项目:从在座的叔叔阿姨的姓氏里面抽取若干,让孩子当场指出排在第几第几。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人员,我理解任何一个为引出下面的节目而设置的任何噱头,这个孩子当时就是为了引出下面一个跟传统文化有关的歌舞节目。且不从技法上讨论这样的串场是否牵强,现在要说的是,媒体,尤其是和孩子相关的媒体,到底该在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