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3
市民不爱惜加速器材老化昨天是周末,我们在沿江路现场看到,这里一字排开近二十台健身器,围满了前来活动的市民。一群初中生模样的青少年站在双位漫步机的“腿”上荡起了秋千,除了这些未成年人外,甚至是不少成年人也效仿着,似乎在回忆着“当我们荡起双浆”来时的感觉。突然间,一位老伯觉得这里健身器材不过瘾,竟把腿架在坐拉训练器的椅背上压起了腿,而在老伯的不远处就有一个专门的拉腿机。表面上这里的健身器材看起来还挺新,但仔细一看也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掉螺丝等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一名自称是现场管理员的林阿姨告诉记者,这里每个健身器材都是特定针对身体某个部位锻炼的,如果使用不当会起到反作用。“由于是开放式,使用这些健身器材并不需要花钱,所以每天来运动的人很多,高强度、高密度地使用健身器材,加上户外的日晒雨淋,也加速了器材的老化。”这些健身设施老化快、损坏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市民们不懂也没有爱惜。
社区健身器材谁来维护管理
物管:一次性投入维护难针对户外器材受损严重的情况,越秀区二沙岛的物业管理处的负责人林先生告诉我们,目前广州市小区的这些健身器材基本上是楼盘开发商一次性投入的,物管根本没有资金去维护,要求业主交钱也不可行。平时也只能是小修小补,要是损坏严重的话,也难以买到零件。所以最重要的还是靠居民自觉维护器材,相互监督,防止恶意破坏。
广州市体育局运动设施管理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目前广州市已经设置了户外健身器材过万处,对于健身器材的维护保养的确是个群众关心的问题。他们将积极探讨并制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让市民玩得健康玩得高兴。
市民:建立举报监督机制家住天河六运三街的陈先生每天都前往体育中心户外健身器材处锻炼身体。“这里风景很好,后面是广州地标性建筑中信大厦,每天前来运动的市民络绎不绝。”而面对自家门前的健身器材容易“受伤”现象,陈先生说,很多市民都对损毁公共设施的现象感到不满,但由于广州缺乏举报监督机制,在市民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和举报机制,对这种现象大多数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法。如果能够效仿学校、体育场馆等地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市民监督机制,勇于与损坏器材行为作斗争,并对敢于向不良行为说“不”的市民给予相应的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将会起到有效保护健身器材的作用。
在有物业管理公司的小区内的户外健身器材,属于该小区配套设施,物业管理公司有专人负责不定期地对器材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性能。而大街小巷上的属于“公众地带”的健身器材,则是采取器材在哪个街道的辖区范围内,就归哪个街道或社区管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