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呼吁:网络监督是民意但要用之得法

王朝互联网·作者佚名  2010-03-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本“局长日记”,在两会前夕引起轩然大波。这本涉及生活作风、贪腐的广西某烟草局长私人日记,经由网民上传后在网上多方传播,并引起相关纪检部门的关注。

在不少人看来,民间借网络捉出一个隐藏的“贪官”,是公民借网络进行政治监督的一大胜利。但同时,事件当事人也已报案,称日记的上传已侵犯其个人隐私权。

孰是孰非,暂无定论;但由“日记门”引出的网络监督及管理问题,却成为今年两会的关注热点。在不少人大代表看来,网络是把 “双刃剑”,网络监督,既是民心所向,又需监管引导。

“网络问政”传递民意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早先进行的地方两会上,一些地方更是将 “网络问政”这样的词眼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网络拓宽了群众发言渠道,便于群众监督政府,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修正错误,让群众满意。”姚玉舟代表说,日常工作中的切身经历让其感到网络民意表达正向社会公众意见表达不断接近,因而要把网络问政作为“群众‘问事于政府’与政府‘问计于人民’的有机统一。”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均借用最时兴的“微博”与网民沟通,听取民意;许多政府官员也纷纷“触网”,与网民就公共问题展开对话。在他们看来,虚拟与现实 “问政”的对接,已成大势所趋。而在去年,从“躲猫猫”到“飚车撞人”,从“开胸验肺”到“徐宝宝事件”,一批公共事件因网络而引人关注,又因网民的参与推动进程。不少代表认为,民众对政府实施监督,已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内涵和功能。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