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4日,杜巍接到了上海市杨浦区法院的来电,一场维权大戏的大幕正式拉开。自1月23日“卓越硬盘门”事件爆发以后,来自全国各地和他一样的人,就通过网络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维护自己的权利,讨回自己的硬盘。
这是一个硬盘引发的故事,却不是一个硬盘那么简单。
两次调解成泡影
“他们很缺乏诚信。”杜巍如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包括他在内的一批消费者认为,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卓越的战术就是“拖”。
“在我起诉之后,原本第一次庭外调解时间是定在2月25日,但在25日前几天,卓越向法院要求,推迟几天再进行调解。”当时杜巍对此并不在意,“新的调解时间被定在了3月3日。”
“可就在3月1日,卓越再次致电法院,表示不愿意进行调解。案子直接进入审理阶段。”杜巍的语气有点激动,“他们(卓越)肯定是认为一个月以后,事件已经没有多大的关注了,因此取消了庭外调解。”
最让消费者感到气愤的是,这种被“玩弄”的感觉——“如果从来就不打算调解,为什么一开始要做出这样的姿态,是不是调解就是应对舆论压力的幌子?”杜巍无不担忧地说,“开庭审理对卓越肯定是一个好的选择,届时他们可以拿出霸王条款说法院没有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