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真相:面临忽悠与被忽悠的灾后重建(2)

王朝互联网·作者佚名  2010-03-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根据赵本山对范伟“早期、中晚期”症状的总结,创投和企业之间往往也会体现出不同 时间段的典型症状,而“忽悠”种种怪现状也可以分为创投和企业家之间的对内忽悠,以及包括对媒体、对公众(包括对二级投资市场的股民)、对同行(其他风投)的对外忽悠。

而公平地说,如果按“主观”和 “过失”来划分,“忽悠”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归为纯粹的“人品”和诚信问题,但也不排除有当事人“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企业形势、行业形势、包括资本市场错误的判断,而从客观上起到了对忽悠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一开始就抱着忽悠心态的,也有到后来被“逼上梁山”的……当年有一部老外写的《MrChina》专门讲自己是如何被中国合作者忽悠的,而近两年来风投界的类似主题素材也足可以写成一本著作。

为什么创投界会有如此多的“七十二变” 忽悠?归结起来无非是“机会多,法规少,人才缺”,在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商业机会,众多行业都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在资本市场造就的 “创富神话”刺激下,人选择多难免有急功近利的做法;而另一方面,风险投资行业在中国还刚刚起步,随着创投队伍在短时期内的大量扩充,其中难免良莠不齐,有水平、有经验、熟悉中国本土市场的创投人士还远远不够,而这个行业也更多地还处于以游戏规则做事,而不是以准则和信条来做事的状态。

这一期我们先来看看“对外忽悠”的典型症状,下一期我们再着重看看风险投资人与创业者相互之间的“对内忽悠”。

“对外忽悠”的典型症状

对外忽悠的典型症状包括:“兑水”夸大融资数据吸引眼球、同行之间玩“击鼓传花”、相互抢单、忽悠二级市场投资者。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