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森的扩展版图
“成功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失败了。”这是埃里森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上世纪90年代,甲骨文在客户机和数据库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后,其目标是与微软一较高低。“我和盖茨之间的战争不是个人的事,是全世界的事。”,“罗马帝国都会垮掉,凭什么微软不会?”,以及“IBM是昨天,微软是今天,甲骨文是明天。”,都是埃里森的名言。
埃里森言语似乎很夸张,但其经营策略却很务实。他曾说:“可口可乐的市场建立好后,你知道百事可乐要花多少钱才能夺得可口可乐1%的市场?非常非常昂贵!”所以他不会贸然进入微软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优势地带,而是以自己强势的数据库为根据地,向应用软件领域扩张。
在应用软件领域,SAP曾是甲骨文的合作伙伴,双方视对方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抱团打天下。但当埃里森发觉自己有能力侵蚀伙伴的市场时,就毫不犹豫地开发自己的ERP、CRM软件。为了获得利润,甲骨文毫不手软地把合作伙伴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埃里森不仅在公司层面上为甲骨文培养大量的竞争对手,其内部的竞争机制也将大量的前甲骨文员工变成敌对者。埃里森自己曾说:“任何一笔生意,都可能有5个竞争者,其中3个可能是甲骨文公司内部的。”甲骨文的一位前销售副总裁曾评价说:“为埃里森工作就像骑着老虎,不管路途如何危险艰难,你必须紧贴老虎背,如果你掉下来,老虎会把你吃掉。”
甲骨文公司的顾问艾格·西尔说,“埃里森比硅谷任何人创造的百万富翁都要多。但这些人非但不感激他,反而最终都成了他的仇家。”
康可为就是这样一位“仇家”。他曾在甲骨文工作过8个春秋,在1993年负气离开了甲骨文。此后,他和埃里森在公开场合多次发表敌对观点。
仁科和JDE都在埃里森的火力打击范围之内,只不过当时埃里森的主要对手是SAP,仁科和JDE排在后面。市场格局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当势头正猛的仁科打算并购JDE时,既有的竞争格局被打破了。一旦并购完成,仁科的势力就会大增,锋芒直逼甲骨文公司。
埃里森对此不能忍受。他迅速出击,在仁科传出并购JDE消息的第二天,就通过中介公司向JDE公司董事会暗送秋波,表示他也有意收购JDE公司。但和甲骨文有着很深隔阂的JDE公司一口回绝,快速地投向了仁科怀抱。
埃里森很恼火,决定釜底抽薪。他迅速布置了一个更大的棋局。2003年6月6日,甲骨文宣布准备以51亿美元收购仁科公司。
康可为获悉后愤恨地说:“甲骨文的这项提议简直是万恶不赦。这是甲骨文一向以来唯我独尊的又一表现。很显然,甲骨文这么做是为了阻碍我们收购JDE。”
埃里森则表示,甲骨文这样做并非空穴来风——约一年前,仁科曾与甲骨文接触,洽谈“将仁科应用软件与甲骨文相关业务合二为一”的可能。
但康可为随即否认了该说法:“我们从未与埃里森谈过出售仁科或与甲骨文合并的事宜,我们当时希望甲骨文放弃应用业务,改为销售我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