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简出一方面可能是出于保护私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似乎是对无孔不入的新闻媒介的无声抗议。因此,对于当年那些看了库布里克的影片而对导演的隐居生活充满兴趣的人来说,钱钟书的那句“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是最合适不过的一句话了。沈小风
库布里克的深度与广度
犹太人斯坦利·库布里克(1928-1999)的天才在童年表现在国际象棋和摄影上。他13岁的生日礼物是一架相机,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使他得到一个摄影师的职位而不是上大学的机会。他看那个时候能看到的几乎所有的电影,他用那些坏电影来鼓励自己:“我对电影制作一无所知,但我绝不会制作出比这还糟糕的电影。”
库布里克的作品的深度除了因他本人的哲学素养之外,还与他对叙事的尊重有关,他说,“我认为这是(导演的)责任和义务,要百分之百地忠实于作者要表达的意义,不会为了戏剧高潮或者效果来牺牲其中任何一部分。”他的所有电影几乎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当然,他对好小说是有要求的,“能够拍摄成一部电影的完美小说是……主要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小说。”这些观点很值得中国当代导演们反思和借鉴。
库布里克的每一部电影探索的问题都不一样,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导演能达到这样的广度,大部分导演终其一生,都只在讲述一个“道理”(雷诺阿语)。而库布里克却惜“电影”如金,通过每个电影思考的问题都不同。
第一部电影《恐惧和欲望》讲述的是典型的“同死亡擦肩而过”的存在主义式故事,正如剧中人考比在最后所说的,“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个骗局,因为我们都不愿马上就死。”《杀手之吻》则是一部展现拳击界勾心斗角的黑色影片,对纽约下层社会的生活进行了自然主义式的再现。1956年的《杀戮》“以复杂而巧妙的时空结构”把黑色影片的创作手法推向极致。《光荣之路》则是写实主义的,反映的是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之间的权力冲突和战争之间的关系。《斯巴达克思》有着对自由和理想社会主义的追求;《洛丽塔》则是他与原作者纳博科夫合作得极为成功的电影,主题是波伏瓦所总结的“洛丽塔”综合征(成年男性对未成年少女的性取向)问题。《奇爱博士》对冷战、核危机进行了巧妙的展现,由弗洛伊德的人性(婚恋屡遭挫折的美国将军失去内心平衡,悍然下令空军用氢弹炸平苏联)延伸到资本主义文明的根本问题。《2001:太空漫游》是所有科幻电影的高峰,从此人们拍到太空就会情不自禁地用相似的镜头或音乐向库布里克致敬。《发条橙》表现人性的暴力层面与音乐之间的神秘联系、罪犯如何被失去理性的社会改造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等主题。《巴里·林登》则是一部把萨克雷原著演绎成一部反思启蒙运动并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的史诗巨片。《闪灵》则超越一般恐怖电影的情境,不再是史蒂芬·金的通俗哥特式小说,而是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所创造的具有现实力量的恐惧。《全金属外壳》展现了战争(越战)残酷与泯灭人性;最后一部电影《大开眼戒》思考的则是性与婚姻伦理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