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少也相当于今天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兼人事部长)。不过,在人品上,他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儿。当然,不是说他人品不好,他举荐过包拯,批判过夏竦(延州之役的败将)。二杆子脾气(我们河南老乡)上来,就是一门大炮。你说,跟皇帝讨论个人事问题,说归说,大家讲道理嘛!都是读书人啊。
可偏偏王拱辰好动手儿,说到激动处,他甚至欺负宋仁宗好脾气,上来拽皇帝的龙袍!唉,这也就是大宋皇帝好脾气,碰到明清皇帝,王拱辰就是一只九命的狸猫,也要死十八回了(什么人喜欢什么人,他举荐的包拯也是如此,敢淬皇帝一脸唾沫)!不过,这么好的人也不是不犯错误。历史上就是这么有趣,好人不一定都办好事,坏人也不一定都办坏事。王拱辰年纪不大,却是原教旨主义守旧派,从庆历新政到熙丰变法,他都是反对派,一如既往。
“时杜衍、范仲淹为政,多所更张,拱辰之党不便”。故而,王拱辰看范仲淹很不爽。要寻机报复一下。他是有资本的,王拱辰时任御史中丞,就是监察部长,可以“风闻言事”。第一个挨刀的就是滕子京,因为他是范仲淹的同年,而且也是新党中人。同时,滕子京时任知庆州(今甘肃庆阳)。作为地方官,你想收拾他,最简单。查经济问题啊!地方官就是一路诸侯,千头万绪都要他管,千万百万的国家财产也像流水一样过来过去。百密一疏,即便你是清官,也难免有糊涂账。派个干练一点的干部下去,双规一下,就不信查不出问题。呵呵,诸位知道郴州原纪委书记曾锦春吧?他用“双规”做武器,一方面打击异己(清官),一方面疯狂敛财(赃官)。所以,古今皆是一理。大家要好好学习历史啊!
打击滕子京的案子,可以称之为“泾州过用公款”,很多地方都有详述,此处不再过多描述。只是,王拱辰收拾滕子京的方法,倒是跟郴州的曾锦春颇多相似。一方面让自己的部属上奏,把小事变大,把所谓“过用公款”变成“欺隐入己”,这性质一变,就大不相同。原本地方行政首长,特别是边关的军政负责人,为了笼络士人(防止张元、吴昊事件的再度发生),乃至安抚部下、招揽谍报,难免有一些说不清的帐目。既然说不清,就能把它越描越黑。一方面,派人对滕子京实现“双规”。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邠州,今天陕西彬县)交待自己的问题。派来的这个太常博士燕度是个狠角,他一到邠州,就颐指气使,不但对滕子京严加拷问。还仗着有皇帝的诏书,开始枝蔓勾连,直到用尽邠州诸县的枷杻。而所拷掠的,却多是无罪之人。于是,陕西诸路,囚徒满狱,边关军民将吏莫不摇头嗟怨,甚至连狄青、种世衡这样的将帅也为之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