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老滕去做岳州知州,兴建岳阳楼,则汲取了这个教训,采取了比较政策性的方法。这就是——向“老赖”伸手!
《涑水纪闻》记载:“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案典籍。楼成,极壮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
这个方法比较巧妙,“老赖”欠钱不还,气得债主没办法,干脆做个好事。官府把“老赖”的名字张榜公示,羞臊面皮。那时候,人还是有道德约束的,脸皮儿终究比较薄,不像现在有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何况,官家还严加督促,不愁你不还。
但是,滕子京也有毛病,他不相信其他人,特别是不相信吏。不相信吏,这是古代官员的通病。但是不相信、不任用,你要自己有这个干才。滕子京明显是具备这类经济才干的,他累任地方官长,长期跟钱物打交道。不过,自己一个人来搞,效率虽然提高了,但是缺乏监督、制约,只能全凭当事人的道德。而且,自己也说不清楚。我们看从湖州到泾州,再到岳州,滕子京因为这个,没少被人诋毁。
但滕子京是赃官吗?
《宋史·滕宗谅传》在全文最后,对滕子京做了盖棺定论的评价:“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有谏疏二十余篇。”
果真清官,真书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