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子弹到核电站:核能在中国摆脱“刻板印象”(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首先发展快中子堆的国家将在核能事业中得到竞争的利益。”20世纪60年代末,徐銤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一位美国科学家有这样一句论述,就跑去图书馆查快堆资料,结果是越看越有兴趣。

“在铀的燃烧中,真正消耗的是铀235。天然铀中99.2%都是铀238,而真正能裂变的铀235只有0.07%。在快堆中,常用的核燃料是钚239,钚239发生裂变时放出来的快中子会被装在反应区周围的铀238吸收,又变成钚239,从而使堆中核燃料变多,反应开始循环持续下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铀资源的利用率。”在徐銤看来,发展能够使核燃料“越烧越多”的快堆,对于可开采量只相当于世界石油贮量的1/4的铀资源来说,实在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因为相对于常规的堆型而言,快堆不仅可以将铀资源的利用率由1%提高到60%-70%,还可以嬗变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有利于核废物的处理。资料显示,作为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中最重要的堆型之一,在美国等国提出的先进核能系统中,6种堆型有3种是快堆。

“快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可接受性,已得到国外丰富的快堆实验和应用经验的证实。”徐銤说,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已有美、俄、英、法、日、德、印7国建成过21座快堆。

在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将50公斤浓缩铀用于快堆零功率建设。80年代中期,快堆项目被纳入863计划能源领域。90年代后期,中国和俄罗斯签署有关协议,合作建造和运行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实验堆。按照我国快堆战略设想,快堆将分实验堆、示范堆和商用堆三步走,2030年左右投入商用。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