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阿尔巴尼亚往事:从“欧洲明灯”变成敌人(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阿关系出现裂痕

应当承认,阿尔巴尼亚在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是出了大力的。对此,中国人民始终牢记在心。另外,中国还首先从阿尔巴尼亚引种了油橄榄,谢胡总理作为给周总理的礼物赠送的油橄榄树苗迄今仍在中国茁壮成长,成为“中阿友谊”的象征。然而,中阿即使在上世纪关系最好的时候,双方也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存在分歧。霍查白天对我大谈友好,夜里写日记时却发泄不满,甚至大骂中国。他于1962年初至1977年底期间的有关中国的“政治日记”以《中国纪事》为书名分两册出版,于1978年1月党内发行、1979年9月公开发行,同时还翻译成外文发行到国外。也不知道这些日记是他当时写的,还是后来补写的。因为有例在先,阿党历史及霍查的其他言论集再版后许多事实和内容就被颠倒或是面目全非了。比如:《霍查言论集(1963--1964)》(1977年地拉那出版)中发表的他在阿国庆节前的讲话中的一段是这样讲的:

“修正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其他兄弟党所进行的坚定的、英勇的和原则性的斗争中遇到了顽强抵抗。”而在该选集1980年再版时改为这样:“修正主义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其他兄弟党所进行的坚定的、英勇的原则性的斗争中遇到了顽强抵抗。”

又如,原来的说法是:“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其他兄弟党和所有马列主义者都英勇地进行了反对修正主义分子的背叛政策的斗争。”而新的说法是:“我们党、其他兄弟党和所有马列主义者英勇地进行了反对修正主义分子的背叛政策的斗争。”

霍查把“中国共产党”统统删掉了!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毛泽东和党中央果断抓住机会,争取扭转中苏关系恶化的趋势。毛泽东提议并经党中央讨论决定,由周恩来率代表团祝贺十月革命47周年,以了解苏联新领导的真实动向,寻求团结对敌的新途径。阿尔巴尼亚不同意中国的做法,他们决定:决不去莫斯科,同赫鲁晓夫的继承人勃列日涅夫决不和解!

1969年9月,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逝世,阿尔巴尼亚应邀派代表团参加葬礼。霍查任命政治局委员马尔科为团长。马尔科抵达河内后即同率领中国代表团的李先念副总理联系。李先念告诉他,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将前来参加胡志明的葬礼。马尔科当即问李先念:“如果您和柯西金打照面怎么办?”

“如果他向我伸手,我也向他伸手,因为我们两国有外交关系……尽管我们两党之间存在意识形态分歧……我们已经邀请柯西金在从河内返回莫斯科时在北京停留,他已经接受了邀请。”李先念回答说,而马尔科则神色茫然。他在琢磨:是不是要和柯西金握手?虽然他事先知道该怎么回敬柯西金,但为了不出事,他还是用密电向霍查请示:如果遇上苏联总理怎么办?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共9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