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79型淋浴车在指定地域对救援分队和救援器材进行了洗消。
演习获得成功,这表明,我军一个加强防化连利用我国自己研制生产的现有装备,对一个染毒的中小型地铁站实施化学救援,四五个小时就能完成任务,救援手段和时效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多国造”的防化装备时代已经过去,防化装备实现了国产化
防化兵离不开防化装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我军一方面注意收集和修复美、日、国民党军制造的防毒器材,并自制的一部分简单器材,另一方面从苏联引进一些防化装备并加以仿制。
1959年,我军对苏式侦察、防护、洗消、发烟和喷火等20多个型号的防化装备陆续仿制成功,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1958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军把技术研究与战术研究、制式装备研究与应用器材研究相结合,从而促进了第二代国产防化装备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如1965年设计定型的轻便防毒面具,取消了导气管,重量比当时美军装备的防毒面具还轻。
20世纪60年代,我军还发展了防原子弹装备。1962年底,防化兵领受了首次核试验的辐射安全、防护保障以及有关的技术测试和地面、高空取样等任务。为此,突击研制了专用仪器、器材、技术车辆共8类55套又34台件,性能良好。在多次核试验中,我防化兵凭借这些装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0世纪70年代,防化兵的装备迈上了新台阶。如1971年定型的含磷毒剂报警器,采用了最新技术,重量只有1.2千克,填补了国内空白。装备的新型辐射仪,兼有两种仪器的功能,也仅重1.2千克。1975年设计定型的核爆炸观测仪,可自动开机并测定当量和距离。
20世纪80年代,防化兵装备的研制与发展继续大步向前迈进。1985年实现了“六五”计划预定的发展目标:发展了对核、化学武器的侦察、化验装备;工事用毒剂报警器和检测器材填补了工程防化设施中的空白;核爆炸自动观测仪提高了可靠性,使误报率大大降低;采用电脑技术的便携式防化参谋作业工具,大大提高了核估算的速度与质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防化兵的装备和其他军兵种的防化装备都有较大发展:大型多功能的快速洗消装备,使防化兵的洗消保障能力成倍增加;各军兵种专用的防化装备得到全面发展;发烟器材、燃烧武器也有新发展;防化兵的专业保障能力,合成军的自侦、自防、自消能力,全军的整体防护能力,均达到了新的水平。
另外,我军对化学毒剂伤害的防护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的舞台上,中国防化专家一举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