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化兵,防化学兵的简称--一支与“毒魔”打交道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是一个战斗保障兵种,由防化、喷火、发烟等部(分)队组成。其装备主要包括观测、侦察、防护、洗消、喷火、发烟等六种基本类型。任务是进行化学、核辐射侦察与放射性沾染观测;组织实施烟幕保障;用喷火器等燃烧武器协同步兵作战等。另外,防化兵还要指导其他部队对核武器和化学武器进行防护,并协助地方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实施上述防护。
防化兵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正如粟裕为防化兵的题词所言:“在原子、化学战争条件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兵种,我军就很难甚至不可能完满地完成作战任务。”
萧克向中央建议成立防化学兵学校;张乃更成为防化学部首任部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的诞生与世界防化兵的诞生有着共同的原因:近代化学工业的发展,毒气在人类战争中的出现。
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的诞生又与各国防化兵的诞生有着不同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战受害国。
1940年夏,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百团大战”,日军为扼守据点,负隅顽抗,使用毒剂20余次,造成八路军中毒近万人,直接影响了战斗进程。1942年,日军在“五一大扫荡”中,用毒数十次,并制造了毒死村民800余人的“北瞳惨案”。日军在八年侵华战争中,共使用化学攻击2000余次,使中国伤亡8万多人。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美军也违反国际公约,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大量使用细菌武器。为了有效地对付侵略者的化学武器攻击,我军开始建立防化兵。
1932年12月13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军委特科队中编设化学排,其主要任务是施放烟雾,以迷惑敌人、掩护己方的战斗行动。1938年底,我军曾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成立了一个化学队,培训防毒干部。以后,在延安也举办过防毒培训班。在解放战争后期,华东野战军在第七、九、十三纵队组建过防化分队。我军组建大规模的防化部队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11月,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萧克向中央提出了成立防化学兵学校的建议,并建议野战军和兵团各编防化科,军编防化股,师、团、营设防化参谋。萧克的建议得到了周恩来的赞同。12月1日,毛泽东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学校。1951年,入朝部队在师、团、营建立了防化分队。到1953年,全军已有100多个防化连,大军区相继成立了防化兵处,总参军训部设置了防化兵处。1956年1月1日,防化学部正式成立,张乃更为首任部长。1957年,防化学部开始履行兵种领率机关职能,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如今,总参防化学兵部已并入总参兵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