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 忙于阅兵事务,无暇登上天安门
聂荣臻不仅是检阅者,还是阅兵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广场群众的召集、大典活动的安全,还有那4架带弹受阅的飞机,事事牵挂着他的心,他实在没有精力站在城楼前排,更没有心情去照相。
自从担任阅兵总指挥、接任北京市市长以来,前先至少10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在筹备开国大阅兵的日日夜夜里,事无巨细,都考虑得非常细致,还亲临现场指挥天安门前的阅兵预演。
在一次阅兵联席会上,聂荣臻问时任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参谋长李健:“装甲车在天安门前熄火怎么办?骡马拉炮,那么多匹马,如果拉下粪 怎么办?在检阅时马失前蹄怎么办?”
聂荣臻多次深入到受阅部队官兵中,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群众是最有实践经验、最有智慧的。指战员们出主意说:现在的马掌用的时间都长了,从关外走到了关外,大都已经磨光了,而天安门前又是青条石路,很平,很滑,马掌也就容易打滑,应当给马换上新掌,增加摩擦系数。即使万一打滑,驭手只要赶紧收缰绳,马稍往下一沉,就猛提绳子,帮助战马脱离失蹄状态。骡马拉粪怎么办?官兵们认为这最简单,只要给骡马安上粪兜子就行了。至于坦克熄火问题,恐怕要另想办法。
指战员们说,受阅的坦克都是在辽沈战役中缴获的,尽管说不上陈旧,但毕竟不是自己生产的,缺乏对装备性能的透彻了解。为了防止坦克途中熄火,阻塞道路,官兵们建议将坦克方队安排在队伍的最后接受检阅。这样,即使万一开不动了,但由于部队已在前面检阅完了,后面是花花绿绿的群众队伍,对阅兵式的影响也就不太大了。
9月25日午夜,北平深秋的寒意渐浓,北风嗖嗖。聂荣臻身穿大衣,站在敞亮而寂静的天安门城楼上,全神贯注地观看进行初次合练的受阅部队。忽然,聂荣臻威严的声音划破夜空:“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发布一道死命令:正式受阅那天,如果遇到敌机空袭,大家要原地不动,下刀子也不能动!天安门广场30万人民群众在看着我们,我们能做到吗?”
“能做到!”干脆、响亮、整齐地回答,山呼地动。
10月1日10时前,地面全体受阅部队各就各位,准备就绪。12时,聂荣臻匆匆划拉了几口饭,就赶到东长安街检查受阅部队。14时整,聂荣臻独自一人登上天安门城楼。10分钟后,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也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两人一同检查了城楼上的准备情况。14时30分,聂荣臻走下天安门城楼,来到金水河西侧的阅兵指挥台,行使自己的职责。他让大家保持安静,请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