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伊拉克政局的变化并没有引起英国驻中东最高军事长官阿奇博尔德·韦维尔爵士的注意,他认为伊拉克人不足为虑,真正的威胁来自于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但英国首相丘吉尔却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一旦法西斯在伊拉克站稳脚跟,就会切断英国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应,英国本土与印度的空中联系将被封锁。更可怕的是,一旦盖拉尼政权得势,还将在中东阿拉伯国家激起更大的反英浪潮,对英国这样的老牌殖民地国家而言无疑是最致命的。
在丘吉尔的一再督促下,韦维尔派出第10印度师第2旅于4月29日晚在伊拉克唯一港口巴士拉先行登陆,皇家海军的“竞技神”号航母、两艘巡洋舰和第10印度师其他部队也迅速开进。不过,英国政府并没有真正向伊拉克宣战,而是美其名曰“警察行动”。身在巴格达的盖拉尼意识到,要推迟英军从陆上进攻巴格达的时间,就必须抢先占领最近的哈巴尼亚基地,不让英军获得陆地制空权,这样英军地面部队就不敢贸然前进了。
当时,哈巴尼亚基地里有1000名皇家空军人员,350人的英国皇家禁卫团第1营,以及6个连的伊拉克警察部队。这些伊拉克警察均由当地的亚述基督教徒担任,他们被伊拉克主流社会视为异教徒,因此与英国人有天然的亲近感。在装备方面,除了18辆老掉牙的劳斯莱斯型装甲车,基地里的主要武器就是飞机了,最具战斗力的当属9架“角斗士”双翼战斗机、1架“布伦海姆”mk-i型轰炸机,此外还有26架“奥克斯福德”教练机。哈巴尼亚名义上是英国皇家空军基地,实际只是一座航空训练学校,所有飞机都很老旧,很难适应作战需要。但更大的问题是,基地供水的水泵完全依赖于哈巴尼亚镇上的电厂供电,英国人对电厂鞭长莫及。
宣战
4月30日凌晨,伊拉克军队在基地南面的高地上架起大炮。清晨时分,基地派出一架侦察机进行打探,得到的消息令斯玛特大吃一惊,进入阵地的伊军人数不下1000人,装备有野战炮、装甲车甚至还有飞机。早晨6时,一位伊军军官来到基地门前,递上一封书信:“我们将在哈巴尼亚山上进行军事训练,在此期间,禁止你们任何飞行和外出,如有违反,后果自负。”
看到这么霸道的“军事训练”,斯玛特气不打一处来,马上回信一封,“任何干扰我们飞行训练的行为都被视为"开战",我们要求你们迅速撤离,并确保我们基地的安全。”“文攻”之后必须马上“武备”,斯玛特下令开挖战壕,把所有的机枪部署在基地周围;所有飞行教官和学员们在高温下给飞机加油和装弹,并把飞机推到楼房和树木后面隐藏。实际上,如果他们遇到有水平的敌人,这一切在大规模空袭和炮轰面前根本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