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1687、1689、1695-1696年彼得大帝三次远征亚速,在第三次远征中,1695年建立的亚速海舰队(有战列舰2、纵火船4、大桡战船23等)协助陆军部队经过50天作战,于1696年7月19日(7.29)攻克了亚速要塞。战后不久,1696年10月20日(10.30)俄罗斯海军正式成立,1698年在塔甘罗格为亚速海舰队建立了海军基地,1699年舰队有战舰12和4艘大桡木船。从1695-1710年,共建造舰船58艘,在1710-1711年进军普鲁特河失败后,俄被迫在1711年签订了普鲁特和约,彼得放弃了其先前所占领的南方领土,割让亚速省并承担拆除在南方所有要塞的义务,而这支早期的黑海舰队就这样结束了。
1718年起海军委员会成为海军最高指挥机关,阿普拉克辛被任命为委员会主席。1720年,颁布了《海军条令》,在前言中,彼得一世写道“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只手的人,而同时也有海军的才能成为两手俱全的人。”这个条令的基本内容在俄海军中一直沿用到克里米亚战争。
北方战争结束后,俄国开始成为海上强国,经过发展,1725年,波罗的海舰队拥有战舰32艘、巡洋舰16艘、双桅横帆船8艘、大桡战船85艘等,官兵25000人。
随后在1733-1743年,俄国组织了北方大考察,主要任务是测量伯朝拉河口至连接北海与太平洋的海峡之间的北冰洋海岸,查明是否能从阿夕阳沿北方海路驶入太平洋,寻求通往日本的道路,抵达美洲西北岸并堪察千岛群岛。共组织了五支考察队,分别由阿尔汉格尔斯克、普斯托捷尔斯克、图鲁汉斯克、雅库次克与鄂霍次克启航,其中一支领队b. и。白令发现了亚洲大陆与美洲大陆的分界线-即今天的白令海峡。
在1735-1738年的与土耳其战争中,黑海舰队再次组成,当时组建了顿河与第聂伯河区舰队,实力大约有大平底船13、小平底船9、大桡木船92、小木船1000多。尽管在战争中表现较佳,先后攻占亚速和奥恰科夫,可是由于陆军的失利,被迫签署贝尔格莱德条约,俄国只保有亚速但不在该地和黑海保持军舰,这支舰队就此寿终正寝。
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俄海军主要参与了运送部队与装备,封锁普鲁士波罗的海沿岸,夺占沿海港口等任务,取得了许多重要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在协同陆军夺取敌沿海要塞与据点方面经验。在战争过程中,先后占领柯尼斯堡、科尔堡以及整个东普鲁士。
1770.6.24-6.26(7.6-7.7)的切斯马(切什梅)海战使土耳其海军遭到了自1571年勒潘多海战以来海军的最大一次败仗,这是俄罗斯海军在地中海首次亮相。俄海军以损失1艘战列舰的代价,击毁或烧毁土军战列舰15艘、巡洋舰6艘、小型帆桨船50艘,俘获战列舰1艘、大桡战船5艘,夺取了爱琴海的制海权。俄海军参战舰船有战列舰9艘、巡洋舰3艘、攻击舰1艘、辅助船4艘,装备火炮818门;土军拥有战列舰16艘、巡洋舰4、小船50余艘,装备火炮1430门。在战争过程中,俄国加紧组建亚速海区舰队,它成为黑海舰队的前身。1773年春,以区舰队为基础组建了黑海分舰队,此时拥有战列舰9艘、巡洋舰6艘和近15艘小船。1774对土战争结束使俄罗斯得到了金本小堡、亚速、塔甘罗格和刻赤,获得了对克里木的保护权,最重要的是保有一支可自由进入黑海的舰队的权利,彼得大帝想在南方获得出海口的愿望终于由他的继任者实现。不过,俄国似乎还不满足,毕竟此时黑海北岸的要塞奥恰科夫、阿纳帕等还由土耳其控制。在这场战争中,俄军先后派出34艘舰船远征希腊群岛,战斗损失1艘、遭风暴损失6艘、因损伤报废6艘,战死和病死4848人,占远征部队总数38%,击沉土军商船194艘。俄海军在远征行动中,采取了如下战术:进行高度积极、果敢与目的性明确行动;力求从行进间攻击敌人,对敌舰实施最强有力突击;在最短距离上有效使用火炮;由速度快装备精良的巡洋舰组成战术预备队。战争随后几年,俄国又并吞了克里米亚,1783年4月8日(4.19),沙皇叶卡特琳纳二世向世界宣布“克里米亚半岛、塔曼半岛以及库班已全部纳入大俄罗斯帝国版图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