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2艘舰艇都停在上海吴淞港,接到任务后不仅更新了设备,还改善了舰员的居住条件,所有官兵都换上了上白下蓝的新军装。
除了舰艇设备改装,出访部队的训练工作也同步进行,包括外语培训、后勤准备等。
李博生介绍,这次出访是在“文革”结束不到10年时进行的,当时的出访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如何应对一些“帝、修、反”国家,对其可能出现的海上挑衅进行斗争准备。
“其实还是有一些基础培训的,比如我们所有参与出访的干部战士都要进行简单的外语培训,指挥部方面还定做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还成立了一个战士乐队呢。”李博生介绍。
由于海上生活枯燥,且补给困难,海军后勤部门准备了500名官兵半年的食品和饮水。
出访·礼仪
遇前苏联船 紧张得忘记回礼
1985年11月16日,中国海军舰艇出访编队正式起航,不过由于受风浪、潮水影响,舰艇编队在吴淞口又停了两天,才正式驶入深海。
对于包括李博生在内的所有出访指战员来说,刚开始海上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美。每天早起后,战士们都会在舰上的停机坪做操,还会熟悉所学的简单英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上的生活越来越枯燥。由于风浪大,海军战士也不断出现晕船的情况。
一天早起后,李博生和战士们又像往常一样在甲板上做操,忽然看到远处有一艘轮船在航行。“当时大家都很兴奋,不停地向对方欢呼、挥手,对方也站在船上向我们这边招手,看来他们也很高兴。你要知道,海上生活非常枯燥。”李博生说。
不过,很快李博生和所有指战员的心情就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对方轮船的尾旗杆上升起了前苏联国旗。
我军的信号兵看到旗子后,非常紧张地通报那是“苏修”。“那时候咱们与前苏联关系紧张,我记得当时大家都看到了对方的国旗,兴奋劲儿一下子全没了,还有不少战士请示要不要做好战斗准备。”李博生说。
李博生说:“其实对方升旗是在向我们致敬,但我们都很紧张,担心会出现什么突发情况。我们没有升旗回礼,可对方还是那样高兴,不断地挥手。”
出访·站坡
海上风浪大 中美互访难登舰
我军舰艇编队抵达3个出访国家的港口时,都受到了热烈欢迎。按国际惯例,军舰到港,市民可以登舰参观。编队到达斯里兰卡的港口时,几乎每天都有上万人来参观中国军舰。
据李博生介绍,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起程时,我国海军与美军达成登舰互访协议。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3艘军舰,在南中国海等候中国出访编队。几天后,中美舰队会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