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援助国民党打内战时态度并不积极。其原因何在?不少人认为是国民党政府官员***抗战时期的美械装备所致,还有一支声音认为,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小瞧,导致它在提供援助时有些“手软”:杀鸡焉用牛刀?一份刚刚公开的绝密档案打翻了所有这一切推断。
美国政府眼中的国共军事力量
一份编号为OIRRe-portNo.4387、当时标署为“秘密”的文件《国务院关于支配中共军队规模主要因素的报告 (1947年6月25日)》表明:美国情报机构在国、共两方的军事实力方面,掌握了相当翔实的一手数据,作为“局外人”,对这场战争的了解超过了多数“局内人”,将全盘局势尽收眼底。隔岸观火,既不干己事,则看得透彻。
美国比国民政府更早意识到了中共军队扩张的程度,1945、1946两年的关键性扩张,使得从1947年开始,中共具备了采取全面攻势的条件,并已经在采取这种攻势。
美国政府的论点是:在人口密集的中国,“不是可以募集到的人力资源,而是可以得到的军火和供应是共产党军队扩充的支配性因素。”与此同时,美国还预计:1947年7月到1948年7月期间,可预见的扩张可能不会超过目前近100万军队的三分之一。
导致这个结论的原因不是单一的。第一,在满洲缴获的日本弹药存货消耗殆尽之后,获得弹药补给将日益变成一个难题。第二,共产党区域,尤其是华北的粮食供应短缺也成为制约因素。
上述结论意味着:尽管到目前为止,共产党军队在数量上仍然处于劣势,但扩张已经结束,枪声已经打响,一场全国性的、决定生死的战争已经展开,这场战争的结局将是你死或者我活,没有中间道路。既然大战在前,不可避免,此时的美国必须要做出一个判断,这判断立足于双方军事力量、作战能力的对比之上。
该报告认为:“共产党军队的扩充与国民党军力的下降有着直接关联。”国民党节节败退带来的后果将是共产党军队势力的进一步增强。
苏联会参战吗?
美国关心的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中国的问题会引发的一系列世界的问题——世界势力的此消彼长。正是其对自身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考虑,使其一度做出了支援国民党政府的决策;也是同样的原因,令他们在意识到国民党政府打不赢这场战斗的同时,改变了一贯的姿态,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更具体地说,促使美国做出这个决定的,除了对国民党政府丧失信心之外,关键性的因素只有一个:苏联会不会冒着极大风险支援中国共产党打赢这场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