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来说,只有一件事能够促
使其重新掂量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问题,那就是苏联对共军的大规模援助。与此同时,美国也意识到,一旦美国对国民政府提供足够的武器支持以改变中国内战形势,它必须要冒苏联这个风险。
在下结论之前,美国看到的第一个事实加重了它的不安:1945年8月至1946年4月底,由于8月14日中苏条约的签订,苏联暂时占领了满洲。在此期间,中国国民政府试图调动军队进驻满洲从而重建中国的统治,却遭到这一地区的地方志愿军以及苏联占领当局的阻挡和延误。国民党行动的自由遭到严重限制,且满洲的港口设施拒绝提供给政府使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军队进驻满洲得到了自由行动的许可。而那次大规模日军武器的获得,则跟这一事实相关。
苏联在占领满洲国的短暂时期对共军大开方便之门,其倾向性再明显不过。对这一举动的强烈不安,促使美国政府加强情报力量,对苏联在华的一切行动给予监控,并研究其深藏其后的动机。
美国认为,苏联希望中国继续混乱
美国在获知苏联让共军拿走了绝大部分日军军火之后,又得知了苏联的几点举动:他们在工业发达的满洲国拆毁了大批工厂设备,而这些被拆下来的机器大部分被运往苏联。同时,另外的可靠情报显示:满洲的苏联共产党控制区域内,大量的大豆、谷物和煤炭输入了西伯利亚。对此,美国做出的结论是:“苏联政策旨在将满洲变成为苏联远东提供粮食和原材料的非工业化渠道。”拆毁满洲的机器,除了供给苏联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满洲对苏联的军事威胁程度大大降低。
而美国最为关心的是苏联对中共的援助,美国对此忧心忡忡。经过了艰难的侦测,美国情报部门最终获取了一些重要的情报,这些证据表明:苏联对中共的援助确有其事,但并不是如一开始预想的 “无私援助”那么简单。一条哈尔滨和苏联之间的铁路已被恢复,源源不断地向苏联运送大豆、小麦、牛肉、猪肉以及皮毛,用来交换煤炭、柴油、香水、火柴、香烟和其他商品。至于“其他商品”,美军的解释是 “军事补给品”。美军因此绷紧了某一根神经,致力于监测在每次战役中出现的来源不明的军火。他们认为1947年中期争夺四平街的战役中共产党火力有所增强是可疑的,但得不到任何渠道的确定。整个中共内部是一块铁板,一根针也透不进去,他们无法从中安插任何一枚钉子。
苏联第三个重要的举动是:训练出了一支北朝鲜共产主义军队,协助东北共军进行战斗。为这支军队提供的粮食,事实上跟苏联将粮食从北朝鲜地区输送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大连的行
为有关。